幾年前,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慾望社會》引發熱議。在這本副標題為「胸無大志的時代」的書中,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慾望社會!」
大前研一認為「低慾望社會」是: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對於車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
新加坡似乎也開始徘徊在「低慾望社會」中!
今年的年貨市場兩字來形容——
哀嚎!

(圖:來源自網絡)
「來看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買」
馬上就大年初一,新加坡市場上應節的各種零食雜貨,銷售仍緩慢。
過去兩年的新春,遇上嚴重新冠疫情,年貨市場生意下降理所應當。如今新冠疫情趨緩,零食雜貨零售商原本希望今年的新春市場能夠恢復買氣,但事與願違,民眾對購買年貨慾望降低。
其中原因,除了通貨膨脹導致生活成本高漲,另一原因相信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邊境重開放後,加劇了雙方商家的競爭。
新加坡許多商家眼見銷售放緩,趕快清貨。

(圖:來源自網絡)
商家們稱——
...
「試吃各種零食餅乾小吃的人不少,但真正購買的人卻很少。」
「很多人只是逛街,並不是要購買,相信是經濟不太好,他們不想花費太多。」
...
...
「市場銷售緩慢的原因,相信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邊境開放,加劇了雙方商家的競爭。」
「多數是常客回來光顧,但已不像以前那麼多,他們往年通常會購買10盒,現在可能只是買4盒。」
「今年新春來的太早,也影響市場的買氣」
「我今年的銷量比去年還悽慘,同比下滑兩三成」
「可能今年的消費稅問題,有些客戶來講要求的就是說,最主要是大方,看起來會覺得說有一種新年的氣氛。」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會像日本一樣,進入低慾望社會嗎?

(圖:來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