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新加坡電視台,學習標準華語是首要任務

2023年10月30日   •   4788次閱讀

1975年,當時我15歲。有一天看到新加坡電視台RTS,也就是現在新傳媒的前身招考演員,我二話不說就參加了,從此就跟電視台結下不解之緣。跟著就參加了演員訓練班,由於表現不俗,很快地,我就有機會參演當年的電視劇, 內容是信用卡騙局。1975年,信用卡剛剛推出,這樣的題材算是很應時,這部電視劇叫《五萬元的風波》,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印象了。

其實早在1974年尾,RTS屬下的電台少年兒童廣播研究組招考組員,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娛樂,收聽廣播劇是當年廣受歡迎的娛樂之一,喜歡演戲的我,想都不用想,馬上報名了;同樣的,我順利地成為了組員。這是一個紀律和學習都非常認真的團體,強調團隊精神思想純凈,必須要說的是,我就是這樣在這個團體里,打好了很多表演的基礎,因為是以廣播劇為主的團體,所以學習標準華語是首要任務。不是吹牛的,我們組員一百多人,每一個都是一口流利的華語,真的是很難得的奇觀。

作者年輕時,曾經執迷於走男神小生路線。

說這些,只是要分享,新傳媒的前身RTS(新加坡廣播電視台)為本地演藝影視界,真的是做出很大的貢獻,至少提供給喜歡演藝表演的國人一個發揮演藝才華的平台。不說您不知,在新加坡,凡是喜歡影視製作的,不論是台前或幕後的每一個人員,也許是因為當年影視科系沒有那麼蓬勃,大多數都曾經在「她」的孕育下成長。很多在影視製作行業服務的人幾乎都有一句共同語言 「Last time I was from Mediacorp」, 不論是戲劇組綜藝組還是新聞組都無一倖免。

作者最廣受歡迎的角色是梁婆婆(右二)。

我擅長聲音和影像的表演和製作,廣播和電視的這兩塊,就給了我很大的發揮空間,就這樣,我才建立了我一生的事業。這兩塊平台,對我還有很多人都是黃金樂土,我們的希望、夢想和事業,都在這兩個平台得到最好的發揮,雖然間中苦樂參半,每一個節目都是全新的嘗試,沒有前車之鑑,大家就是這樣的摸索著。

最難忘的是,當年幾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調色板》《人在旅途》等等,在大陸電視頻道啟播後,風靡當地的老少觀眾。對於劇中的演員,那麼多年後大陸觀眾還念念不忘,記憶猶新。當時我們演員的爆紅,絕對不會輸給港台的明星,可惜的是,這個難得的商機並沒有得到更好的後續,實屬遺憾,那是我們唯一的機會,我們錯過了!

當年的電視台,是一個政府機構,領軍的領導們都是打工的公務員,當年開創電視台,並沒有把電視台和娛樂產業國際化的定位,那個年代, 官員們只是打一份政府工,不甚了解影視產業是有可能創造經濟效益的,所以, 當我們本土自製的電視劇可以賣到海外造成大陸民眾歇斯底里地追隨我們的本土的明星,在當時,官員們已經做了超越平時KPI的事,為國爭光咧!這是很厲害的業績!但是因為,新加坡建國初期,都是以政經發展為主軸,娛樂事業嘛,看看當年的撥款和政策就知道,不是重點發展的產業,所以,儘管當時新加坡電視劇在大陸有多牛逼,也只是曇花一現,南柯一夢……對當時很多台前幕後的人來說,是沒了牙齒也不會忘記的美麗回憶,但都帶著少許惋惜的感覺。

電視台,風風雨雨這麼多年,我們也經過分家的激烈情緒波動,同事之間,從朋友到敵人,又從敵人回歸朋友的過程,也算是人生難得的經歷,印證了娛樂圈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我們有幸一步一腳印地跟著這個機構成長,見證她從RTS 到SBC 到TCS 才到目前的MCS。從電視台的一再更換名字, 一再調動不同的長官來坐鎮主持大局,不惜海外重金禮聘所謂有經驗的電視專才過來大刀闊斧,一再顯示,政府也逐漸地重視電視台的發展,因為時代逐漸在改變,政府不得不與時並進,越來越重視電視媒體的發展,眼看外國強檔節目不斷推陳出新湧入,那股軟實力攻勢正在逐漸侵蝕我們下一代的價值觀,不改變,不害怕嗎?

當導演時不時要跟演員講戲,在現場根據當時的狀況做一些調整。

這麼多年過去了,電視台必須改革,大家見識了很多很奇怪的領導和專家。在他們的帶領下,笑話一籮筐,諸多脫軌過時貽笑大方的做法,都當本土團隊白活了,有些還敢敢搬出老掉牙的點子上檯面,企圖以此神不知鬼不覺的來創造奇蹟。這些人,據說,說又說不聽,聽又聽不懂;又是長官必須給面子,我們又不可以給人家錯覺在排外,最好的做法就是,繼續裝作若無其事;眼不見為凈的, 繼續陪跑,反正,人都請來了,不然要怎樣?總該給聘請人的人面子吧……大家總是在問,到底是這些專家的錯還是聘情專家的人的錯?這一些,現在就當重溫歷史茶餘飯後說一說,讓後輩知道今天的電視產業,可以有這樣的規模一路走來真的是得來不易。馬雲曾說過一句話:最合適公司的人才,都得靠公司自己訓練出來。可惜當年馬雲還小也還在窮困中掙扎,所以這個道理也還沒有產生,就這樣,大家一起走著不少冤枉路,而一個企業的成長,這些總是難免的代價,聽我這樣的回憶也不要見怪!

作者(左二)在拍攝《殺手不笨》導戲的場面。

公平的說,外來人才並不是沒有好料的,有一些的確是專家專才專業,他們真的有幫到電視台的轉型和成長哦!因為他們的貢獻,造就了不少電視製作穩固基礎的發展,這份功勞,在新加坡的電視史上,絕對不可以抹殺!再次謝謝他們當年漂洋過海離鄉背井到來新加坡的貢獻,新加坡觀眾心存感激!

作者(中)有一個陣容強大的搞笑團隊,李國煌(左)、莫小玲(右)為其中兩人。

一眨眼,新傳媒走過了半個世紀,跟著世界的步伐,也進入了另一個新紀元。一個新媒體新挑戰的新時代悄悄登場,現在的媒體競爭不像以前,各自的專業都劃分得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儘量井水不犯河水。以前的媒體,掌控一切,大家都得靠這個平台!現在是:我是我,只有我,我在家,用手機就可以立刻開直播跟粉絲互動甚至做生意,以前那種要直播就得勞師動眾要配置很多配備器材才可以完成的日子,革命了!……媒體的競爭脫胎換骨,再也不局限在獨霸天下的遊戲里。新的時代登場了,來搶灘的都是,外國勢力龐大資金雄厚的媒體大怪獸,他們的登場,橫掃千軍也顛覆了傳統。節目尺度和電視尺度相差十萬八千里,以前定下的嚴格規定,在現在這個新時代里,不是變成廢話就是變成笑話,你甚至可以任意罵粗話,搞到大家不知道還可以說什麼話。

演而優則導似乎是一個自然的進程。這是2011 年作者(右二)導演《 新兵正傳1》在開場打戰戲之前與阿兵哥們合影。

新時代,網絡平台改變了這個戰場,造就了影視圈個人主義的抬頭,它提供了有創意的人不依賴電視台也可以爆紅的時機,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改變。幾年前大家還看不到這股海嘯,疫情之後,這股海嘯席捲全球也加速和推動了這個改變。是的,很多人會在這股海嘯中溺斃,因為真的是跟不上。作為國家電視台, 流失觀眾是很大件事,所以網絡頻道 meWATCH 出現了,迅速填補了這方面的空間,從此,看節目的平台和習慣又改了。配合現代人的作息,看節目,不再是讓電視台主導我幾時看;個人主義的天下,我選擇我自己方便的時間看,總之, 看節目,我主導我的時間。這個改變,很自然,所以大家似乎沒有注意到習慣改了,其實,對我們來說,這個改變太明顯了。

這是2011年《新兵正傳1》拍攝航拍鏡頭之前,作者(中)與無人機操作員做最後的溝通。作者是東南亞第一個使用無人機(Drone)進行航拍的導演。2012 年,李顯龍總理特地在「國會群眾大會」上提到梁志強的創舉。

雖然傳統電視會繼續面臨考驗,影視節目的主導換跑道了,這是一個無人可以扭轉的趨勢,是一個時代交替的過程。我們見證了她的過度,也付出了一些代價,這列車,最終開往何處?是好是壞?你必須得緊緊地,不要掉隊,因為,沒有回頭路了。

導演的每一句話,都牽涉到預算,多一個鏡頭少一個鏡頭,關係到整個團隊幾點收工。

感謝以前一起共事的每一個影視圈夥伴同事長官領導,因為有你們,新加坡的電視事業才成長才精彩,謝謝!(一鞠躬)。

梁志強作者簡介:

梁志強是喜劇演員、電視節目主持和傑出的電影編劇和導演。梁志強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1998年的《錢不夠用》,票房高達新幣600萬,破當時新加坡本土電影有史以來的記錄。他之後的30多部作品《小孩不笨》《新兵正傳》《我們的故事》系列都膾炙人口。梁志強也是第八波道綜藝節目《搞笑行動》的重要功臣和節目主持,他扮演的典型家庭主婦梁細妹和憨厚可愛的老太太——梁婆婆,老少咸宜笑翻天,目前仍熱度未減。梁志強在2000年獲得新傳媒最高榮譽的最佳成就獎,2005年獲總統頒發的國家最高榮譽電影級別的新加坡文化獎。他對新加坡影視藝術的貢獻,被多次認可和表揚。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為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為觀眾製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更多精彩圖書,可關注公眾號: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892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718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