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對於移民政策的不斷收緊,新加坡申請PR的標準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講真就算是有錢都不一定能過,很多朋友都被搞得崩潰!小藍也有朋友私下諮詢過,到底有沒有什麼可以提高審核機率的方法。

確實,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都有明確的移民政策,而部長在不同場合都有可能公開說明移民考核的側重點。雖然具體的政策可能會有變化,但一般來說,以下是新加坡政府在考慮PR申請時通常關注的一些關鍵因素:
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新加坡傾向於吸引在高需求行業擁有專業技能和豐富工作經驗的申請者,特別是那些對國家經濟有貢獻的領域。
2. 教育背景: 擁有高學歷和優質教育背景的申請者更有可能受到青睞,因為他們被視為對提升國家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有幫助。
3. 就業狀況:在新加坡有穩定就業並取得較高職位的申請者更有可能被視為對國家經濟有貢獻,因此更容易獲得批准。
4. 社會融入:申請者在新加坡社會的融入程度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包括參與社區活動和學習本地文化的程度。
5. 家庭狀況:申請者的家庭狀況,包括配偶和子女,也可能受到考慮,尤其是是否能夠適應新加坡的生活方式。
也有人說,新加坡移民審核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看英語好不好。
不過在今年的新加坡國會,當反對黨領袖提出「遴選新移民要考核英語」時。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代表內政部回答到「沒這個必要」。

其實,新加坡歡迎以下三類人:
①那些真正渴望在新加坡生活的個體;②對新加坡生活方式深感認同的人;③能夠融入新加坡社會的人。
然而,新加坡並不歡迎以下三類人:
①那些只想享受新加坡福利而不願付出的個體;②渴望入籍卻不願履行義務服兵役的人;③試圖以新加坡為移民其他國家的跳板的人。
很明顯,當前新加坡對新移民的偏好更多地傾向於年輕、具備生育能力、高學歷,並且專業背景符合關鍵行業需求的人才。

此外,擁有高學歷且在重點行業工作的單身人士成功獲得永久居民身份的幾率較大。夫妻雙方都持有工作準證、擁有高薪水,同時滿足關鍵行業需求,以及有在讀子女的家庭也更容易受到移民局的青睞。
官方提到不完全公布移民政策和具體申請人數的兩大原因:
1)防止申請者有針對性地提交虛假證明文件;
2)避免移民數據被濫用。
因此,許多人感覺新加坡的移民條件雖然公開了,但好像又沒有說明白什麼?依舊是讓人難以捉摸。
在初次申請時容易犯的錯誤
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英語文件錯誤填寫或漏填:新加坡的官方文件通常使用英文,對於不擅長外語的人來說可能是一項挑戰。
2)流程不熟悉,遇到各種困難:初次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可能對所需資料一無所知,只能根據官方網站的信息逐一湊齊。這可能導致面臨各種障礙。
3)沒有展現誠意:部分申請者明明已經獲批永久居民身份,卻很少在新加坡居住,也沒有為當地社區做出貢獻,表現出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
4)盲目跟風前輩的經驗:有些人可能盲目地追隨有經驗的前輩的建議,但實際上可獲批的名額有限,前輩的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申請者。
5)審批時間太長,失去信心:部分申請人在首次申請後等待了一年多,由於審批時間較長,可能失去了信心,不願再次嘗試。
6)未找到個人優勢:一些申請者雖然提交了齊全的資料,但未能突出自己的優勢,缺乏在申請中凸顯的重點(或者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
7)只注重基礎資料,忽略輔助材料:一些人可能過於注重基礎資料,而忽略了一些輔助材料,這些材料可以體現申請者在新加坡的社會融合度,而這正是移民局看重的因素。
8)未提交新資料展示進步:一些申請者在生活中取得了進步,例如工資漲了或獲得新的證書,但卻沒有及時提交這些新資料,以展示他們的進步和價值。及時更新資料可以讓相關當局更全面地了解申請人的情況。
除此之外,如果你在藝術方面有特長和專業資質,也可以考慮通過新加坡政府為藝術類人才特設的藝術英才移民計劃來申請PR。
新加坡的藝術英才計劃始於1991年,由新加坡移民局(ICA)和國家藝術委員會(NAC)聯合推出。該計劃的目標是引進國際上傑出的藝術專業人士,以表彰他們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和貢獻。藝術英才計劃通過深化與當地社區的聯繫,並為專業知識的多樣性作出貢獻,使有抱負和有才能的人在推動新加坡藝術和文化景觀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申請新加坡藝術英才計劃的人需要符合以下所有最低標準:
- 在其實踐領域擁有相關的培訓或教育。
- 在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藝術,設計和/或媒體領域具有相關的專業經驗,有突出貢獻或獲得重大獎項。
- 為新加坡的藝術和文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在當地活動中擁有良好記錄,或具有優秀領導力。
- 提供未來具體參與新加坡的藝術和文化方面發展並作出貢獻的計劃。
這是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一種方式,當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可以更快更容易地獲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資格。祝大家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