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2月至翌年1月,一些辦公室可沒有這麼熱鬧。(聯合早報)
請假批假都頭疼
在職場上打滾幾年的蟻粉,可能發現有些機構,甚至是自己的公司,一到年底就會有半數員工人間蒸發請假,尤其是十二月中、下旬。
每年12月中到翌年1月的頭幾天,總是請假旺季,大家的理由林林總總:
有人必須配合公司規定,趕在期限之前清完年假,否則就得白白賠上寶貴的年假;
有人單純想陪家人朋友度過佳節;
有人反正就想放假,一不小心問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就仿佛引爆炸彈,嚴重觸犯當事人隱私,使他疾言厲色地反問對方為什麼需要知道。
在新加坡,大年初一和初二是公共假期,今年雖然還有初三的補假,之後的幾天可能也有不少人爭著要請假。
但是,如果在熱門的那幾天請假的總是那幾位,問題就來了。
誰最該請假?
進一步討論之前,先排除一個情況:
華人雖然占了新加坡超過70%人口,但部分行業基於各種原因,聘請了較多來自中港台和馬來西亞等地的華族員工。
只要工作允許,這些海外華人同事,自然想要回家過節,尤其是農曆新年。
因此,多數新加坡籍同事會為他們著想,避免在佳節期間請假。

年關將至,不只本地員工,海外華人員工也期待回家與家人團聚。(聯合早報)
除了他們,育有孩子的同事、沒有孩子但想跟其他家人共度佳節的同事、沒有對象但希望能在佳節的歡愉氣氛中偶遇緣分的同事,到底誰更應該在節日期間請假?恐怕不好說。
身為上司的,除了要批准年假,還得安撫無法請假的同事,里外不是人。
一起放假最公平?
那麼,是不是就該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人放假不如大家一起放假?
有些行業的確有這樣的做法,如理髮店可能從除夕當天下午停止營業,讓全體員工休假幾天後再開工。
國民服役人員對block leave的概念應該也不陌生,部隊一般上在完成重要訓練或演習後,長官會允許全體請假,休息幾天。

新加坡不少理髮店每逢農曆新年期間,會從除夕下午開始連休幾天,讓全體員工歡度佳節,放假休息。(海峽時報)
但這種硬性的放假安排,未必適用於一般公司或企業。
怎麼說,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和生活,要大家在同一個時段放假,公平是公平了,卻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公司業務也未必允許這樣安排。
第二種做法是提供額外津貼,鼓勵大家在佳節期間工作,用金錢換取員工寶貴的佳節時間。
如果有員工希望躲開佳節期間才會碰到的魔鬼親戚,避免面對「有女朋友了嗎?賺幾個錢呀?」這類尷尬問題,這招就能奏效。

可以在佳節期間為同事們「犧牲」,獨自工作的員工,在辦公室里應該挺受歡迎的吧?(聯合晚報)
問題是,大家想在佳節期間放假的原因不一而足,要說誰的理據更充分,實在不容易。
就算實行先到先得制,讓最早「插旗」的同事請假,如果最早插旗的那位總是同一人,還是可能會引起其他同事不滿。
佳節期間要成功請假,看來除了要會做人,還得懂得協商,才能在不傷害同事關係的情況下儘可能滿足最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