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易通計劃急剎車 你支持新易通還是傳統儲值易通卡?

新易通計劃近期鬧得沸沸揚揚,公眾如何看待?大家是偏向於傳統儲值易通卡,還是新易通卡?(圖:王沛文)
政府原本計劃在6月停止傳統儲值易通卡(EZ-Link )和萬捷通卡的使用,並要公眾把卡提升為新易通(SimplyGo EZ-Link)卡,不過陸路交通管理局前天(22日)突然宣布沿用現有的傳統儲值易通卡,暫時不會全面過渡到新易通系統。這項計劃近期鬧得沸沸揚揚,公眾到底怎麼看待此事?大家是偏向於傳統儲值易通卡,還是新易通卡?
記者昨天(23日)走上街頭時發現,大多數公眾還是偏向於使用傳統的儲值易通卡,並且認為新易通卡的好處不多。
大部分傾向於傳統儲值易通卡的公眾覺得,新易通卡無法顯示餘額給他們造成不便,但也有人認為使用新易通卡讓他們能夠直接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查看餘額,甚至充值,比傳統儲值易通卡方便了許多。
能否通過讀卡器查看餘額 對部分公眾至關重要
自陸交局在本月9日宣布將停止傳統儲值易通卡的使用後,譚小姐上個星期就無奈地將自己的傳統儲值易通卡提升至新易通卡。
對她而言,乘搭公共運輸時能否看見卡裡頭的餘額至關重要。「我是喜歡用傳統儲值易通卡,因為每次掃卡後就可以直接通過讀卡器查看餘額,很方便,方便那些老人家。」
譚小姐起初並不曉得新易通計劃出現「急剎車」,後來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面露微笑地表示,自己會將卡恢復成傳統易通卡。
目前已有近14萬成人和優惠車資卡用戶,在本月9日後提升至新易通。陸交局將在下個月底公布更換詳情。
一些年長人士則指出,即使自己不是在使用樂齡人士卡,也不會將卡提升為新易通卡,因為她需要通過讀卡器查看餘額。
何女士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就表示:「因為我們的儲蓄也很有限。有時候你如果說剛好(卡裡頭的)錢不夠的話,它不給你進(入)的嘛,你臨時怎麼辦?」
已經習慣使用傳統儲值易通卡的33歲陳瀚林則表示,他看不到新易通系統帶來什麼好處,所以覺得「沒有必要換」。
交通部長徐芳達表示,當局將額外花費4000萬元更替硬體和維修系統等,以讓乘客可以繼續使用易通卡和萬捷通卡。
新易通系統對年輕人便利 但對年長者而言麻煩
即便如此,還是有公眾認為新易通系統帶給他們許多方便之處。
已經轉換成新易通卡好幾個月的陳先生就表示,新易通卡比傳統儲值易通卡更加方便。
「我感覺上換了過後挺方便的,因為可以下載那個應用程式,而且有實時的更新,可以直接看到你用了什麼,甚至可以自動充值,對我們這些年輕人是很大的方便。」
根據徐芳達昨天在Facebook表示,「帳戶式付費系統」(Account-based ticketing)包括新易通和銀行儲值卡有不少好處,如果乘客不見了這種儲值卡,將不會損失裡面的餘額,因為餘額是儲存在用戶帳戶里的。此外,用戶也可在應用程式上為家人充值。用戶也可以使用銀行卡或手機錢包支付車資。
他也透露,大約40%的成年乘客如今使用銀行卡或手機電子錢包付費。
他提供的圖表顯示,在2019年12月到2023年12月之間,使用儲值卡式票務系統的乘客從2019年的約90%下降至2023年12月的36%;使用新易通卡的乘客在2021年12月開始增加到2023年12月的23%,而使用銀行儲值卡的乘客,也增加至2023年12月的41%。
不過,陳先生坦言,這樣的系統雖然能給年輕人帶來便利,但是對年長人士而言確實有點麻煩。
「這個可能對我們這種會用科技的人會有幫助,但是可能對像我媽媽老人家就不太好。所以我認為就是有這個差距,老人家跟年輕人的這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