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東南亞地區的金融科技中心
馬庫斯·格尼克(Markus Gnirck )
Startupbootcamp Fintech聯合創始人
戈本·維瑟(Gerben Visser )
Incubasia Ventures董事合伙人
從諸多層面來說,新加坡因其快速的發展被認為是過去50年中全球的典範。它擁有東南亞地區十字路口的戰略地位,而東南亞被認為在未來將會發展成一個比歐洲還要大的地區(從經濟增長、人口規模以及潛在的人口增長的角度而言) 。新加坡擁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它正幫助東南亞地區在全球範圍內展現其實力,並且帶領著亞洲走向世界。
新加坡的國際化建立在一個穩定的國家、嚴格的監管體系以及高效的行政管理流程的基礎之上,同時它的戰略地位使其成為了一個理想的區域發展中轉站,為其發展成規模更大、人口更多的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加坡金融科技發展的驅動因素
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為基礎,新加坡在全球所有金融中心中排名第四,同時它在《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信息科技報告》 (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5)中排名第一。金融的成熟性和科技的完備性的共同作用對於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新加坡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金融科技中心。
然而,金融科技作為一種全球化運動已經獲得了很多驅動力,意識到不同地區在其各自的金融科技行業生態系統中有哪些不同的驅動力是很重要的。歐洲和美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與亞洲的新興經濟體的驅動力明顯是不同的。在已開發國家中,金融科技的發展動力源自其創新和增加值的基礎;而在發展中國家,金融科技則是由解決痛點的迫切需求所驅動的,這些需求在這些國家的經濟中可以被明顯感受到。
要想總結亞洲金融科技發展的驅動力是十分困難的,因為該區域中的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有著良性結合。從區域角度來看,金融包容性仍然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該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可能阻礙這些經濟體系中的金融科技走向成熟。因此,無論是出於利他
原因,還是僅僅出於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商業意識,亞洲很多金融科技企業都正在解決與金融包容性有關的問題。
在新加坡,另一個驅動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有利的商業環境。創業和創新得到了政府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比如新加坡SPRING公司、新加坡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Singapore,IE Singapore)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 、新加坡信息通信發展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IDA) 。 這些組織一直在有目的地推動、鼓勵和促進當地創業與創新的發展。此外,新加坡強大的法律體系也為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較高的舒適度和穩定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深度參與金融科技活動又是一個積極的進展。最近,MAS宣布任命了一名首席金融科技官,他將成為金融科技公司進入MAS的切入點,並將成立一個類似於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的創新中心。它們還計劃向金融部門技術與創新(Financial Sector Technology & Innovation,FSTI)提供2.25億美元,以兌現它們對金融科技進行的承諾。
之後,新加坡在與金融科技有關的信息源和內容生成方面有了明顯的進展。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等著名的教育機構已經建立了一些研究中心,比如金融信息技術學院(Financial IT Academy,FITA)或Sim Kee Boon金融經濟學院(Sim Kee Boon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Economics,SKBI) ,而當地的一些銀行也正在開發一些關注金融科技的發展計劃。展望未來,金融科技知識的流通和不斷完善將有助於培養公眾意識和興趣,這將間接推動金融科技活動向更高水平發展。
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
成功且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通常具備三個特徵: (1)擁有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創業者; (2)投資資本對初創企業成長的資助; (3)一個由導師和專家組成的社群。
首先,即使這些特徵並不是十分明顯,新加坡還是擁有超過100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這些企業有些正在尋找新加坡B2B/B2C領域的發展機會,有些則是以新加坡作為一個中心平台來尋求跨區域合作。縱觀整個金融科技行業,初創企業有一個共同的趨勢,而這一趨勢也正在世界範圍內顯現,從支付到貿易,再到區塊鏈技術和後台解決方案。很多受他人成功鼓舞,並且被支持氛圍吸引的金融專業人士正在離開他們的「象牙塔」 ,開始創建自己的事業。
其次,近些年來,很多區域性和全球性的風險投資機構都密切關注著金融科技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儘管金融科技仍然是一個新興行業,尤其對於風險投資機構來說,它們已經完成了第一筆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並且新進入的資本將成為金融科技行業快速發展的資本支
持。一方面,東南亞當地大部分跨技術行業的初創企業都在尋找B2C的產品,而風險投資機構則對擴展B2C領域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更加感興趣。另一方面,很多銀行、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專業人才都開始對早期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以支持它們的成長,同時還會與它們分享行業洞見,幫助它們與行業中重要的企業和人物建立聯繫。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金融科技領域的導師、專家和天使投資人的社群正在快速成長。像Echelon、 Tech in Asia、 Fintech Social、Next Bank Meetup、Hackathons和 Pitch Days這樣的活動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和金融專業人士的參與,他們都願意積極參與金融科技社群和
金融科技活動。與亞洲其他金融中心相比,新加坡金融科技社群的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為創業者、金融機構以及投資者的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全亞洲範圍內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開始像新加坡遷移,以獲得發展。甚至那些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擁
有巨大的本國市場的B2C初創企業也紛紛來到新加坡,因為它們意識到獲取金融科技知識對於其發展的重要性,而且導師的幫助也很重要。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觀察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我們發現,市場的關鍵參與者包括政府和監管部門、投資者、金融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科技和通信企業、商業組織/社團以及其他利益相關群體。
通過觀察和研究歐洲、美國一些發展更加成熟的經濟體,我們發現,新加坡的這些市場參與者能夠對本國金融科技行業的未來有更好的認識。事實上,新加坡一些已經成熟的金融機構能夠反射出一些國外已經採取的策略,比如建立創新中心、與加速器和孵化器合作、成
立風投公司來收購金融科技企業,以及與金融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儘管孵化科技與通信科技企業在這個關注點之外,但是通過更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發現這在這場金融科技革命中也發揮著作用。
在新加坡,對於金融科技行業而言,另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是跨其他科技行業的協同作用。金融科技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擁有充足的理由將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與其他行業進行整合,比如健康科技、教育科技以及智慧城市。目前,新加坡政府
也正在致力於搭建不同科技行業之間的橋樑,並為更加深度的整合提供更好的環境。這是一個大受歡迎的舉措,因為金融科技不應被局限於自身內部,而應擁有一個能夠影響消費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機會。
要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興金融科技中心,就需要有一個能夠將這些關鍵參與者整合起來的組織,以此搭建起連接中心商務區內的大企業、草根初創企業以及其他一些正處於兩者價值鏈且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的橋樑。
成功的故事
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的成功可以通過已成功募集資金並產生收益的企業數量來衡量。雖然新加坡尚未出現一家大型金融科技企業,但企業數量的龐大仍然表明東南亞目前是適合金融科技發展的地區。2015年,世界上第一家區塊鏈企業Hackathon建立了超過16個區塊鏈團隊,這勢必將改變人們對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如何與這種新技術共處的觀點。
展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一些成功案例,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要有一家代表性的組織,該組織可以提升並支持整個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在各自經濟中的發展。
比如英國的Innovate Finance、澳大利亞的Stone & Chalk和荷蘭的Holland Fintech都是一些成熟的例子,而香港的Fintech HK和新加坡的Fintech Consortium都正在迅速擴大它們的影響力,而且它們都在各自的經濟體中創建了金融科技社區。
由倫敦市長鮑里斯·詹森(Boris Johnson)帶隊的倫敦金融科技代表團在訪問新加坡期間推出了領先的金融創新加速器——Startupbootcamp Fintech。由於監管機構的參與,該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並為新加坡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成長探索出了一條更具包容性的道路。
總體而言,這些因素導致這些社群中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數量的增加,當然這也與投資力度有關。顯然,建立這樣的環境對於那些想要增強其金融科技實力的城市和地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結論
展望未來,毫無疑問,新加坡將繼續作為東南亞地區金融科技發展的樞紐,並且發揮其領導作用。新加坡也將成為東協國家和更廣泛的亞洲地區的跳板,這意味著新加坡有無可比擬的增長潛力。新加坡的金融科技企業即將崛起,因為它們正在面對一個挑戰,同時也在利
用以不斷尋求和應用創新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為前提的潛在機會來使金融體系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