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新加坡都是個神奇的存在,僅靠彈丸之地就創造了媲美歐美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就。如今,新加坡是亞洲屈指可數的已開發國家之一,其人均GDP更是遠壓東南亞周邊國家一頭。事實上,新加坡的功成名就與馬六甲海峽不無關係。

位於亞洲十字路口的馬六甲海峽,表面看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東亞與非洲、歐洲的黃金水道。而實質上,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東部國家能源和經濟的「七寸」。在各種先天硬體加持下,身處全球咽喉要道的新加坡,短期內就崛起為「亞洲四小龍」。

當新加坡因馬六甲海峽賺得盆滿缽滿時,其北方的泰國卻再次不安分起來。實際上,泰國的這種不安分,恐怕還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當年,泰國人就想修一條繞過馬六甲海峽的運河,可惜限於當時的財力和技術,計劃很快就擱淺了。
不過,泰國卻始終沒有放棄修建運河的想法,尤其是,最近幾十年更是頻頻提及。按照泰國人的暢想,這條運河將位於該國的地理最狹窄處,一個叫克拉地峽的地方,因此這條尚未問世的運河也被稱為:克拉運河。

事實上,比起馬六甲海峽,克拉運河的優勢相當明顯,或成為下一個新加坡。根據公開資料統計,一旦克拉運河開通,來自中國、日本等國的船隻從這裡到中東的話,可以縮短1000-1200公里的行程。對中日來說,這無疑將節省一筆不菲的開支。
除此之外,繞開馬六甲海峽還有助於東方大國擺脫「馬六甲困局」,將極大保證自身的能源安全。然而,對新加坡卻是個致命一擊。一旦克拉運河成功通航,為了省錢省力,過去繞遠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恐怕也會選擇抄近路走克拉運河。

一旦泰國成為第二個馬六甲海峽,靠航運發家新加坡,恐怕將陷入通行船隻急劇下滑的困境,而其目前的經濟地位也將岌岌可危。不過,從目前來看,新加坡還無須過分擔憂,因為泰國還未完全下定決心開鑿克拉運河。

對於努力發展經濟的泰國來說,開鑿克拉運河,不僅能提升國家發展,還可以在國際戰略上占有先機。原本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但泰國為何等這麼久也不動工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沒錢、事多、缺人。和「基建狂魔」中國不同,泰國很少接觸像克拉運河這樣的世界級工程,其需求資金之大,技術難度之高,完全不是眼下的泰國所能承受的。另外還存在著和新加坡甚至馬來西亞「搶飯碗」的問題,很明顯這也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泰國一時半會兒還圓不了「克拉運河」夢,新加坡或許可以舒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