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個帖子非常火:一位網紅美女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坐在駕駛艙里的照片,身前擺著茶杯飲料甚是逍遙。

後來被福爾摩斯網友通過照片上的各種細節扒出這是架正在飛行的隸屬桂林航空的飛機。帖子在網上瘋傳,很快桂林航空發表聲明,機長終身禁飛,涉事機組其他成員無限期停飛。要知道訓練一名航空駕駛人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之後一步步做到機長要經歷多少嚴格的訓練和考察,然而一朝失足,前途盡毀,之後的人生將無比艱辛。仔細想想這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受害者的事件,那為什麼機長要受到這樣嚴重的處罰呢?因為這涉及到了一個專業人員的職業操守。
本文原創作者:杜敬曾

職業操守(Professionalism)是什麼?
詞典里的解釋是:指人們在從事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從的最低道德底線和行業規範。
簡單的講如果一個人沒有職業操守那麼他就不配做這個職業,無論他的專業技能如何。
這個肇事的機長也許非常優秀,也許飛行從未出過事故,但如果他能讓一個非機組成員進入到駕駛艙內,沒有最基本的航空安全意識,那麼他根本就不配做機長。
醫生和機長其實是非常類似的工作,都需要長期專業的培訓。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都是風險很高的職業。
在新加坡成為專科醫生需要經歷嚴格的專科培訓(Residency Training)並通過最終的考核。

在培訓中考核的標準是醫生的7個核心競爭力:

這7條是評價一個好醫生的終極標準,而職業操守被排在了第1位,醫學專業技能僅名列第3。可見在西方的醫學教育里,職業操守有多麼重要。
那麼關於醫生職業操守的考核標準又有哪些呢?
1
Accepts Responsibilities and Follows Through on Tasks
意思是接受責任且工作有始有終。這一條很好理解,大多數醫生都可以做到。下面的3條就不那麼容易了,且聽我娓娓道來。
2
Practice Within the Scope of His / Her Responsibilities
這一條非常的關鍵,為病人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外科醫生的培訓道路路途漫漫,就算是大師也是從菜鳥一步步走出來的,那麼在菜鳥變成大師的道路上,患者的安全誰來負責?
這就涉及到了上面所說的也是老大夫口中常說的「Know your limits(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一個手術你如果做不下來沒有人會責備你,相反的如果你知道手術中哪一步是關鍵步驟,哪一步風險高,在做這些之前向上級醫生請示,會很容易的得到他們的信任。然而如果你一意孤行,為了完成手術作出危險的操作則會立刻被叫停,並且受到嚴厲的責罰。因為作為一個醫生患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一個手術不會回去可以再學,可一旦出現事故可能會對患者造成終身影響。
在專科培訓的世界裡,沒人會因為你手術技術差而責備你,但如果大家認為你不是一個安全的外科醫生則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這一點不僅僅對成長中的青年醫師適用,對已經從培訓中畢業的專科醫生同樣適用。在新加坡外科醫生需要各種資質才能進行手術。比如你想要做腹腔鏡的手術,你需要有腹腔鏡手術的資質;如果你要做機器人手術,你要有做機器人手術的資質(需要通過歐洲機器人的培訓課程並通過考試)。此外即使拿到了資質如果每年的手術量不達標將有可能被取消資格。
一切為了患者的安全。
3
Demonstrates Integrity and Ethical Behavior
Integrity(誠實)是作為醫生最基本的品質,而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人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最本能的反應是逃避。
而在外科醫生的世界裡你面對的是自己的誤診,自己的併發症,有些甚至可能毀掉自己的前程。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行業內能在同行中面對自己的錯誤需要多大的勇氣,然而這是作為醫生最基本的要求。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曾經有一個外科住院醫生在做科研調查的過程中由於在不恰當的時間給患者打電話遭到了投訴。被問起的時候沒有承認,之後又收到了第二封投訴信,他還是沒有承認,直到第三封信擺在面前的時候才承認是自己所為。最後被踢出了專科培訓。

仔細想想,他犯了什麼錯呢?因為要完成科研任務打擾到了患者休息確實不對,但嚴格的講這連醫療事故都不算,為什麼處罰如此嚴厲?原因很簡單:如果你都不能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敢承擔責任,沒有人會信任你,也沒有人會付出時間和精力培訓你。
知識不會可以學,手術不會可以練,然而如果不能誠實的面對自己,人生都將誤入歧途。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如果做人如PGone連充滿謊言與虛偽的演藝圈都混不下去,更不要說對個人品德十分看重的醫療界了。
至於Ethical behavior (醫學倫理)涵蓋面很大,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保護患者的隱私。
新加坡十分注重患者隱私的保護。所有印有患者個人資料的物品都不能隨意丟棄,紙張要扔進碎紙機,物品需銷毀。所有從醫療系統中列印的材料都顯示列印者的名字,一旦被發現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曾經有人因為丟失了含有患者資料的U盤被醫院解僱。另外就算作為醫生也不能隨意查看患者信息,如果你沒有參與患者的醫療而翻看患者的資料,後果將不堪設想。曾經有一個醫生翻看了前女友在婦產科的就診記錄,行醫執照被暫停。就算是自己親人的記錄也不能隨意翻看,非常嚴格。


2018年新加坡某公立醫院被駭客攻擊造成大量患者隱私泄漏。醫院對之前每個住院的患者進行排查,給每一個患者發簡訊,告知信息是否泄露,並道歉。之後全新加坡的公立醫院電腦都被封禁了外部存儲設備,U盤移動硬碟一鍋端。並且封禁了外部網絡,不要說google和度娘,就連專業的pubmed,專科雜誌的主頁甚至連uptodate也不能上。科研工作可謂舉步維艱。有些人可能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但疾病是一個人的重大隱私,有些甚至包含了人生中最不堪的畫面。
保護患者的隱私是醫學倫理中最基本的原則。
4
Responds to Each Pati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最後一點我的理解是人文關懷,也是職業操守中最核心的部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才是是醫者中的王者。
記得我剛當主治的時候科里有個A同事,每次和患者聊個不停,門診總是最後一個結束,比其他人晚1-2個小時。我曾經心裡默默笑他,出個門診不知道輕重每個人都聊怎麼看的完?然而科主任卻從來沒有批評過他,相反每次總是找好幾個住院醫一起幫他。反倒是我,每次門診都早早的完成,但卻因為解釋簡短遭到患者投訴,被主任叫去談話。

後來科里安排我跟著老大夫出門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從業超過10年的資深醫者,然而面對千篇一律的患者卻從不敢有半點兒懈怠。每一個都是笑臉相迎,每一個都是噓寒問暖,每一個患者都是仔細的查體,仔細的解釋,多麼無厘頭的問題也都是耐心的解答。有些患者惡性腫瘤晚期,無藥可醫,他們也都會耐心的和家屬講解飲食的注意事項,出現緊急情況的就醫指南,安排旅行時的須知。最後會握著患者的手告訴他們,不要擔心,我和我的同事會好好的照顧你。
科里的主任對我說,我每天出門診時給自己定的要求就是讓每一個患者都開心的走出診室的門。這句話我常常記在心裡,後來我的門診也變得冗長,但再沒有過任何投訴。之後的有一天和A同事一起吃飯,路上遇到好幾個患者和他熱情的打招呼,和他握手,那時我才明白這一切原來都有回報。

我剛剛參加完一個關於泌尿科腫瘤的研討會,整整兩天把腫瘤的各種文獻過了個遍,其中還要發言和辯論,十分充實。在大會結束的時候科里老教授上台發言: 各位都是業內的高手,精英,各種文獻爛熟於心。然而,一個患者走進你診室的大門,他信任你依賴你,不是因為那些冰冷的數字和曲線,而是藏在這些數字背後的由你傳達給他們的關懷和溫暖。一席話,熱淚盈眶。
《When Breath Becomes Air》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從頭讀到尾。作者是美國頂尖醫學院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可謂萬里挑一,出類拔萃。然而在他馬上就要結束培訓進入職業頂峰的時候卻被診斷為晚期肺癌。

此書講述了他生命最後的這段時光以及作為醫生的自己和病魔做鬥爭的故事。書中用很大的篇幅介紹了他的腫瘤科醫生Emma。在作者最初診斷腫瘤時自己查閱了各種文獻,各種治療方案,他第一次見到Emma的時候緊張的問她:我到底在生存曲線的哪一個點?Emma沒有回答他,只是笑著對他說,好好陪伴你的家人,腫瘤請交給我。在之後漫長的對抗腫瘤的日子裡,Emma不僅僅治療腫瘤,還會為他出謀劃策,在他決定重新工作的時候鼓勵他,在他病情惡化的時候安慰他,成為他最堅定的戰友和精神支柱。
每一個醫者都想成為業內的精英,做最難的手術,發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但當你決定學醫的時候,當你第一次興奮的披上白大衣的時候,心中的理想不正是像Emma一樣的醫生麼?你首先要成為Emma一樣的人,不是麼?
西方醫學成為一門科學不過是最近200年的事情。然而醫生作為一個古老的職業,幾千年來為患者解除痛苦,為他們分擔憂愁,支撐他們度過最困難的歲月,這些卻從未停止。醫者父母心,關懷為先,專業在後。
以上拙見,望大家指正。
最後引用Edward Trudeau的一句話: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