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作為一個積極的探館迷,我竟然在四年後的某一天才去拜訪,真是嚴重失職。要介紹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先要介紹冠名者,李光前先生。

李光前先生是誰?
李光耀先生的哥哥?弟弟?親戚?
別露怯了。
李光前先生的幾個關鍵詞
出生於中國福建
岳父陳嘉庚
《南洋商報》董事主席
華僑中學董事長
OCBC華僑銀行董事主席
中華總商會會長
丹斯里拿督
橡膠大王
世界十大富商
李光前先生的慈善貢獻
光華學校
華僑中學
南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廈門大學
集美學校
以及各類遍布新中兩地的各類科教事業。
請了解一些應該了解的
請記住一些值得記住的
再多的話不必多說

(圖片來自網絡)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沿革可以追溯至1889年的萊佛士博物館,新加坡開埠者萊佛士先生是一位狂熱的動植物愛好者,他的藏品占目前館藏50多萬件的九成以上。1972年,新加坡政府將國家博物館中的自然歷史類館藏,交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動物學系,此後建立了萊佛士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但絕大部分藏品僅限於研究用途。為了給這些珍貴的動植物標本建一座永久的,可向公眾開放的、併兼顧研究目的的博物館,李氏基金注資4600萬美元,修建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也是目前整個亞洲區域內,唯一的專業性自然歷史類博物館。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由本地建築師設計,占地2500平方米,公共展覽分為一樓和二樓兩個部分,一樓為生物多樣性展廳,分為15個主題區域,二樓為生物遺產展區,目前正在舉行開埠200周年特展。三至六樓用於科研及其他行政工作。

步入一樓展廳,在這看似不大的空間內,展示著2000件各類動植物標本,按照物種進化,從岩石、微生物、植物、真菌、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刺胞動物、棘皮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一直到哺乳動物。當時的僅搬遷工作就歷時一年多,不僅僅是轉移標本,在布展的過程中,也重新修復了一部分標本,特別是動物類,皮毛、眼睛,都要力求栩栩如生,與藝術品無異。



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首推加入專人免費導覽,售票處可查詢每日導覽時間表,你能從導覽員的介紹里,了解到說明文字背後的故事,導覽結束,再重新仔細觀看,將會獲益匪淺。



下面就介紹幾個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精彩之處。博物館之最當屬這三具完整性在80%以上的梁龍化石了,據說在博物館籌備期間,突然接到來自美國的電話,詢問是否有意購買恐龍化石展覽,這三具梁龍化石同時發掘於美國懷俄明州的一個小鎮,很有可能是一家三口,化石保存的非常完整,所以開價1000萬新幣,但經過協商,最終以800萬新幣購得,並且附帶贈品。


梁龍就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網絡)
這就是一次買三個的贈品,一塊真實的梁龍大腿骨化石,參觀者可以觸摸感受,小象長久的站在這塊化石前,輕輕地,仔細地摩梭著,這是跨越1.5億萬年的握手。


恐龍毀滅的一個說法是隕石,這裡也展示了一塊真實的隕石,讓參觀者體驗隕石的重量,別看小小一塊,要搬動它,需要雙手用力。所以密度這麼大的石頭從天而降,即使恐龍這樣皮糙肉厚的龐然大物,也難以抵擋。

2015年7月10日,一條已經死亡的雌性抹香鯨漂至裕廊島,這是新加坡第一次發現抹香鯨,於是博物館人員連夜奔赴Mustafa購買了一堆砍刀、切刀、剃刀、錐子、鉗子,馬不停蹄的來到海灘,與微生物爭分奪秒,完美的保留了這具體長10.6米的抹香鯨骨骼標本,在二樓有當時的現場作業錄像。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名字,來源於一種珍貴的鐵木,鵲腎樹,俗稱樟宜樹,曾經的樟宜機場區域,有整片的樟宜樹林,但因為木材珍貴而砍伐殆盡,就在人們以為樟宜樹已經滅絕之時,2002年8月31日,在Halton Road發現了新加坡最後一棵樟宜樹!高35米,粗3.3米,但不到三個月,這棵躲過了至少150年的風吹、日曬、雨淋、雷劈、戰亂、刀斧的老樹,卻被地產商DTZ戴德梁行以安全理由私自砍伐!這一做法不僅使民眾感到憤怒不已,國家公園局也把DTZ控上法庭,雖然最終處以罰款,但依舊無法挽回結局。古樹被砍到以後只截取了一部分樹幹做成標本保存,看到樹幹中間的孔洞了嗎?當初DTZ以蟲蛀為自己辯護,但經過植物學家的分析,老樹中間的孔洞是乾燥季節時儲存水分之用,並非蟲蛀。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老樹被砍倒時,周圍居民撿了不少種子,並交由國家公園局,目前在植物園等地,重新培育樟宜樹,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再看到樟宜樹林紮根樟宜機場。

大王花和巨花魔芋,兩個都是世界最大,但應該屬於不同的分類,比如什麼花序分枝之類,鬧不清楚,總而言之吧,這兩種花要是在熱帶雨林里遇到實物,妖艷的顏色散發著陣陣異臭,看著都夠可怕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食人花!其實呢,它倆都不吃人,因為花朵巨大,蜜蜂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散發臭氣吸引蒼蠅來傳授花粉,並不是剛吃完人,正在打飽嗝消化。


新加坡境內發現的最大眼鏡蛇,體長近五米!發現時已經死了,只能撿回來做標本,關於眼鏡蛇,除了有毒你恐怕不知道其他的了,仔細看圓圈裡的白色部分,那是眼鏡蛇的丁丁,眼鏡蛇有丁丁不奇怪,奇怪的是眼鏡蛇這放蕩不羈的動物,有兩條丁丁,左撇子蛇用左邊的,右撇子蛇用右邊的,有沒有左右一起用呀?你是個老司機吧

。

小貝殼,真美麗,除了觀賞價值,身為通曉華文的華人,一定知道「貝」=$$$,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象徵意義也使用在了新加坡鈔票的防偽設計上,拿出任意面值的紙幣,摺疊一下,就能得到一個小貝殼。



二樓展示了萊佛士先生當年親自,以及指揮別人上山下海的抓標本的歷史和過程,就這麼堅持抓了幾十萬件,真是累壞了,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