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新加坡)睿意天成健康國際聯盟、(新加坡)睿意學院主持主辦的睿意新加坡研修班第41期(護理研修班),於2018年11月18日-12月1日在新加坡進行並圓滿結束,來自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的17位高級護理師參加了此次研修交流。
此次研修由專題講授、醫院參觀和臨床觀摩三個模塊組成。在為期兩周的研修結束時,大家表示這兩周儘管每天很累但很充實,走出國門看到了差距,知不足而後進。在結業典禮之前的總結分享中,17位高級護理師體會多多,各種感受火花四射、精彩紛呈——

新加坡護理管理: 流程精細,分工明確
新加坡護理有很棒的流程管理和鼓勵機制:把每一點都做到了精細化、完善化,特別是有很棒的鼓勵機制,注重從流程查問題,鼓勵問題上報,對事不對人,幫助留住優秀護理人才。醫院規範的培訓工作已經滲透到工作的各個環節!嘆為觀止!
病房永遠都是那麼安靜:在病房觀摩時,看到護理人員的工作是那麼井然有序、各司其職、環環相扣。每一個病人不管是治療還是生活護理,都做得很細,病房永遠都是那麼的安靜,沒有嘈雜的聲音。
新加坡醫院還有IT護士:這次我們了解了新加坡的護士等級制度、人員構成以及排班方法等,很受啟發,特別是分工細緻,比如醫院有專門的IT護士,負責醫院內網護理流程的制定,及解決護理掃碼系統的各種問題。病房護士根據上班年限和職稱分工,穿著不同顏色服裝,方便醫生及患者在最快時間內找到相應的護士,細節彰顯智慧。
授課老師曾經也是護士:給我們授課的一位漂亮的老師也曾經做過新加坡醫院的護士,可是她的個人履歷怎麼那麼厲害!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又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是真正的臨床護理專家,豐富的履歷讓大家又驚訝又佩服。我要不斷地突破自己的職業規劃,向她學習。

「無陪護護理」:原來她們也很忙
「無陪護病房」名不虛傳 :新加坡醫院的護理人員與我們不同,她們要照顧病人的吃喝拉撒睡等方方面面,還要做入院指導、入院期間各項護理和出院前的健康指導等。在病房,雖然12張病床有3個護理人員管理,但她們對病人的護理無比細緻,如病人的物品保管、給病人喂飯、為每個病人洗浴、接尿倒尿、面對不同國家病人提出的要求都儘可能滿足等等。我感到她們非常忙碌,並不比我們輕鬆,同時她們又非常自律、嚴謹。我們主要是進行治療層面的護理。以後不能再抱怨忙碌。
真正做到床頭交班:有幸跟隨帶教老師進行交班,感覺她們真正做到了床頭交班。老師從患者的生活到治療,從口服藥、飲水量、注射用藥到病情變化、大小便,交接了近兩個小時,事無巨細。

護理臨床觀摩,收穫滿滿
臨床護理模擬教學收穫大:我們跟隨老師在病房和模擬示教室學習了很多臨床護理操作方法,比如藥物配置及分發準備工作、通過管芯更換氣管導管、壓瘡病人的分級和巡視、氧氣連接管的流量使用方法、病人的翻身和搬運方法等,還學習了科室的電子化辦公系統,真是收穫滿滿!
標識系統很受啟發:藥品根據醫囑定點定時開箱,超時報警提醒,避免差錯;在床尾懸掛超大防跌倒、過敏反應標識,十分醒目;護士穿著發藥背心配藥,免受干擾;病房門口不同顏色的指示燈提示不同操作;護理錶盤提示查房時間,簡單明了、提高效率。
特別注重保護病人隱私:護理人員對患者做的每一項治療,都會用圍簾遮擋。就算是護士,不是自己管轄的病人的資料和信息,也絕對不能查看,否則就是犯罪,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重新認識護理的意義:雖然她們的護理工作是非常繁重而瑣碎的,因為病人沒有家屬的陪伴。除了大量的基礎護理以外,護士還要配合醫生完成很多診療性的工作,在自己的班次上把自己主管的病人整理得清爽乾淨,她們認為「讓病人感覺舒適、愉悅」,才是護理的意義所在。

護患溝通:有種醍醐灌頂的體會
護患溝通是一門學術:護患溝通技術不夠與專業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一個根本、二個技巧、三個掌握、四個留意、五個避免、六個方式」、「服務患者時多用『我』,詢問患者信息時多用『你』」,聽了老師的課,有種醍醐灌頂的體會。把握好護患溝通的技巧,可以有效避免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病人安全,家屬滿意,醫院放心。
一個大拇指拉近護患關係:在醫院學習時,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我們的幾位帶教老師的大拇指始終放在最外面,當遇到問題解決了,老師會立馬豎起大拇指說「真好」,這可能是在長時間的工作中養成的習慣。這樣的一個手勢和兩個字給病人帶去無限的鼓勵與支持,同時也拉近了護患關係。
十個字概括溝通技巧:老師講課時告訴我們,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護患溝通技巧:聆聽、同情、歉意、回應、感謝,很受啟發。

臨床風險管理:重流程,重上報
把流程做到「天衣無縫」:老師講臨床風險管理,一再強調流程的重要性。出現差錯以後,首先不是責備人,而是從流程查問題,把這個流程做到天衣無縫,才能降低差錯率。從一入院,專業團隊就開始評估患者病情並介紹治療方向,讓患者和家屬不去盲目追求醫療效果。而「七步風險管理法」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則教給我們具體的方法。
錯誤上報事無巨細:新加坡醫院錯誤上報的內容從病人感染、跌倒、護士發錯藥,到天花板掉落、物品丟失等,可以說事無巨細,發現問題馬上上報(電腦系統),並立刻分析原因,消除隱患,找出解決的辦法。她們的態度和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先進設備減少差錯發生:院內定位系統、電子藥櫃發藥系統、機器人配藥、智慧白板、母嬰防盜防錯系統、洗手依從性自助檢測系統……先進設備與人工相結合,可以提高效率,減少差錯。
院感控制讓我感嘆:在可以利用的牆面、海報、醫院巴士站、巴士車上都有各種手衛生的宣傳,醫院每年還有兩次手衛生考試,100分才可以通過;每位新入職的臨床員工都會到院感科做口罩型號的測試等等,醫院感控工作的專業、嚴謹、細緻和深入,讓我感嘆!

化療培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化療流程管理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老師給我們詳細講解了化療知識及操作流程,從藥劑師配藥到輸注到患者體內以及輸注後藥物外滲的觀察,各個環節銜接緊密嚴格,輸注後多長時間巡視都有會記錄,整個工作流程非常流暢,很受啟發。此外,化療藥物絕對禁止在病房配置、化療後代謝期的患者排泄物需要做特殊處理、化療藥物外滲預防勝於治療等,都值得借鑑。此前,我們的化療防護做得多麼不到位!
震撼,強大的藥劑後勤服務系統:患者使用化療藥物前經過雙護士核對、更換化療藥物穿隔離衣等等,保護護士,也提升治療。最震撼的是強大的藥劑後勤服務系統,為護士用藥提供全方位協助,有些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
日間化療門診值得借鑑:新加坡醫院的日間化療門診不僅能減輕床位緊張狀況,還降低了患者費用,印象深刻,以後肯定也會成為我們發展的趨勢。


安寧療護:讓患者有尊嚴、安詳地走
知道了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的真諦:不是用各種治療手段、各種儀器來挽留患者,不是在患者忍受痛苦時還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們在幫助他們、解救他們。死亡,也是生命的一段旅程。因而安寧療護是:用尊重生命的態度,陪伴病人安詳地走向人生終點,幫助完成心愿讓病人有尊嚴地、沒有遺憾地走,輔導家屬重新面對未來的生活。我們仍需努力!
希望安寧療護在我們醫院落地生根:安寧療護在我們腫瘤醫院目前還沒有開展。希望我們這17人能起到火種作用,讓安寧療護在我們醫院落地生根。

參觀醫院:顛覆了曾經的想像
感覺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參觀醫院時感到各種好奇,各種智能設備讓我目不暇接,感覺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溫馨舒適完善的就醫環境,顛覆了我曾經的想像。航空和酒店式的服務理念,讓患者在看病等待期間可以逛街購物、喝茶聊天,緩解焦慮情緒。讓我印象深刻。
醫療服務和社會生活相融合:醫院像公共場所一樣,有商場、餐廳、咖啡廳,生活化;社區也有醫護服務,護士可以走出醫院,上門服務;護理院也可以像幼兒園一樣,接受日間老人看護。新加坡的醫療處處體現在大家的社會生活中。
腫瘤專業護理服務做得精細:公立醫院的腫瘤門診專業劃分和護理服務做得很精細,私立腫瘤醫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遠程跨國多學科診療的開展,很先進、很高效,還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達文西」。
護理院像一個溫馨的家:在護理院看到忙碌的護理人員是那樣盡心地在為老人服務,這裡不像是醫院,更像是一個溫馨的家!家庭式的布局、老人在這裡可以自己做飯,並對老人按病情、自理能力進行區分,不僅在生活照顧方面非常精細、貼心,護理專科也分得很細,有造口、壓瘡、導管等專業。護理細節充分體現著對患者的尊重、關懷,他們用不同顏色的門幫助老人記住房間號、用不同花色床單讓老人識別床位等等,讓我們感嘆不已。
細節之處體現人文關懷:醫院大門處會提供免費輪椅、有專人在門診門口為下車的病人進行協助、我看到細心的醫務人員為獨自等待的老人拿毛毯細心蓋好、各個門診科室為了讓病人減少奔波和節約時間提供了一站式服務等等,處處都體現出人文關懷。
「傷醫」處罰條例保護醫護人員安全:我看到著名公立醫院每個病區都有「傷醫」行為的法律處罰條例,用國家力量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同時,患者有任何情況均會被記錄在電腦中,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很強,這也是對自身的保護,值得借鑑。


新加坡醫療體系:優質資源分散, 「攔河壩」作用強
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新加坡醫療體系:睿意學院楊銳院長的授課內容生動、層次分明,她從教育、價值觀和養老體系等諸多方面進行中新對比,又從新加坡的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方面進行分析,讓我們對新加坡這個「亞洲的已開發國家」和其獨特的醫療體系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政府津貼與三級病房、保健帳戶與3M制度、雙軌制的醫療管理與服務體系、雙向轉診制度、應對老齡化挑戰等經驗,為我們拓寬了眼界,提供了新的思路,真的是「撥開雲端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