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馬上就要30歲了。曾經年少輕狂的小孩,早已成長為社會中獨當一面的大人。音容樣貌已大變樣,關於90年代的記憶還在嗎?
這10年間,新加坡與中國正式建交、新加坡總理換屆、香港回歸、亞洲金融風暴、孫燕姿出道、范文芳成名......時光飛逝,我們原來一起經歷了這麼多~
1990年
90年代初,手機還沒普及,一台手機售價動輒上千新幣以上,待機時間短,話費高,塊頭大,人稱「大哥大」。
較為普及的是傳呼機。經常看到一人匆忙走到公共電話旁,投一毛硬幣,撥通傳呼機上顯示的號碼,問:「翔kà pager?」(閩南語:「誰打傳呼機」)。還有一種傳呼機不但顯示電話號碼,還可以顯示信息,較為高級。

90年代中期,消防隊只有老大、老二、四個分區司令、新聞主任配有「大哥大」,其他一線人員在輪休時則各配一個傳呼機。有重大災情需要緊急調動輪休人員,就用傳呼機來發出緊急召集令。
有次,一位消防區長開玩笑,問:「你知道區長為何要配這磚頭一樣的大哥大嗎?」然後自問自答:「這樣消防員戰術動作不標準的時候,就可以敲他的頭!」
5月29日,陸軍軍人在新加坡本島東北的徳光島上偶遇三頭大象,應該是從馬來西亞柔佛州泅水而來的。三頭大象隨後被「遣返出境」。

3月10日,地鐵紅線(南北線)裕廊東站(Jurong East)到蔡厝港站(Choa Chu Kang)已經通車。
7月6日,地鐵綠線(東西線)延長到文禮站(Boon Lay)。


正式開通之前,地鐵站開放給公眾參觀。這是宣傳海報。
這一年,新加坡慶祝獨立25周年。7月24日,新加坡發行一套紀念鈔票,其中有面值25新幣的鈔票,較為少見。現在流通的紙幣已經沒有這一面值了。

8月3日,許多新加坡人起床之後,一看報紙(那個年代可沒有微信公眾號),被頭條新聞驚呆了:
「伊拉克攻占科威特」
「大軍拿下王宮 科國王倉皇逃沙地」
「美航空母艦馳往波斯灣」
「我國強烈譴責 促伊拉克撤軍」
「亞太股市大跌金價油價上漲」
「華爾街股市開市就猛瀉」
「伊拉克以強侵弱是活生生歷史教訓」

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裝甲師
就在一天前,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四個王牌師和一支特種部隊入侵科威特,守軍大敗,國王埃米爾攜部分王室成員出逃,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鬥中陣亡。科威特亡國。
8月28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成為自己的第19個省,隨後,伊拉克對科威特進行了長達七個月的占領,直到1991年2月28日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

在中東地區,科威特是個富庶小國,如今被強鄰兼并,許多新加坡人自然兔死狐悲。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導致了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2年伊拉克戰爭。而伊拉克原共和國衛隊被擊潰之後,許多游兵散勇成了後來伊斯蘭國組織(ISIS)的骨幹力量,形成恐怖主義主力,至今仍對世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10月,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訪問中國,與江澤民主席會面。這是李光耀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訪問中國。

10月3日,新加坡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其實,早在1981年6月14日,兩國就建立了非正式外交關係,互派大使級外交官員,但稱為「商務代表處代表」。正式建交之後,新加坡首任駐華大使為鄭東發,中國首任駐新加坡大使為張青。
11月22日,樟宜機場第二航站樓(T2)投入使用,並於隔年6月1日正式開幕。除了提供一般機場航站樓設施和服務,T2也是新加坡民航局和樟宜機場集團的機關所在地。

11月28日,繼李光耀之後,吳作棟成為新加坡總理。

吳作棟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永春縣湖洋鎮吳嶺村。1964年獲新加坡大學(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一等榮譽學位,同年開始任職於政府部門。
1973年出任新加坡海皇輪船公司董事經理。1976年當選國會議員,1977年進入內閣, 1979年進入人民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之後,歷任貿工部長、衛生部長和國防部長。1985年任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儘管吳作棟並不是李光耀心目中的第一人選,但他獲第二代部長集體推舉,於1990年出任總理,一直到2004年8月12日轉為國務資政,長達13年8個月22天。

1990年吳作棟內閣,前排左起:副總理李顯龍、資政李光耀、總理吳作棟、副總理王鼎昌、國家發展部長丹那巴南。(照片: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雖然80年代開始引進空調巴士,但到了90年代初,大部分現役巴士仍是沒有空調的舊款:

一下雨大家就得匆匆關上車窗,十分悶熱,而且窗沿經常積雨水,隨著巴士轉彎,乘客就得趕緊注意躲避,否則積水就很可能灑到乘客腿上……
坐車已經不用現金交易了,而是插入式車資卡和售票機,售票機上面還張掛了標明了不同里程的車資表。這個售票機現在還能在公車上看到呢~
從70年代末,新加坡開始在濱海灣(Marina Bay)一帶進行填海工程。一直填到了現在......
先來圍觀下1977年的照片,左邊大片空地,就是今天新達城、濱海花園等所在地。

到了1987年,濱海灣一帶是這樣的:

(以上兩張圖片來源:新加坡市區重建局 URA)
來看個更直觀的對比照:

照片來源:金沙酒店
現在說回1990年,12月30日,坐落在濱海灣填海地帶的濱海城市公園(Marina City Park)開幕。

濱海城市公園的一個亮點是12座古代中國偉人塑像,代表12種精神和價值。

這是其中四座,這些塑像目前在裕華園。(照片來源:https://messier92.wordpress.com/2015/01/28/2999/)
今天,新加坡已經找不到濱海城市公園的蹤跡了,因為它在2007年關閉,後來成了我們熟悉的打卡勝地——濱海灣花園:

這一年,新加坡人均GDP是12,766美元。
1991年
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國青少年大概都會記得這一年。這一年SM1獎學金計劃啟動,對象主要是中國一些省份的初中畢業生。
入選學生前往新加坡進行兩個月左右的英文銜接課(English Bridging Course),次年1月進入新加坡的中學就讀中三,由新加坡政府負責學費、住宿費,並給予一次性安置費、生活補貼、經濟艙機票等。
SM1獎學金得主可以選擇繼續在新加坡讀大學,並申請政府的學費津貼,畢業後則需要在新加坡工作3-6年。 這一獎學金項目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新加坡的初中生。來源:新加坡教育部FB網頁
3月26日晚上21:15,從馬來西亞梳邦機場起飛,承載著118名乘客和11名機組人員的新加坡航空SQ117號航班被劫持。
在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途中,4名持有爆炸物和刀的巴基斯坦籍男子要求飛往澳大利亞雪梨,但是飛機燃油不足,於是在新加坡著陸添油,再啟程到雪梨。
22:24,SQ117在樟宜機場安全著陸,隨即被新加坡警方包圍。劫機者要求與巴基斯坦駐新加坡大使及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姬對話,他們的訴求是釋放正在巴基斯坦服刑的政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