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30岁了。曾经年少轻狂的小孩,早已成长为社会中独当一面的大人。音容样貌已大变样,关于90年代的记忆还在吗?
这10年间,新加坡与中国正式建交、新加坡总理换届、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孙燕姿出道、范文芳成名......时光飞逝,我们原来一起经历了这么多~
1990年
90年代初,手机还没普及,一台手机售价动辄上千新币以上,待机时间短,话费高,块头大,人称“大哥大”。
较为普及的是传呼机。经常看到一人匆忙走到公共电话旁,投一毛硬币,拨通传呼机上显示的号码,问:“翔kà pager?”(闽南语:“谁打传呼机”)。还有一种传呼机不但显示电话号码,还可以显示信息,较为高级。

90年代中期,消防队只有老大、老二、四个分区司令、新闻主任配有“大哥大”,其他一线人员在轮休时则各配一个传呼机。有重大灾情需要紧急调动轮休人员,就用传呼机来发出紧急召集令。
有次,一位消防区长开玩笑,问:“你知道区长为何要配这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吗?”然后自问自答:“这样消防员战术动作不标准的时候,就可以敲他的头!”
5月29日,陆军军人在新加坡本岛东北的徳光岛上偶遇三头大象,应该是从马来西亚柔佛州泅水而来的。三头大象随后被“遣返出境”。

3月10日,地铁红线(南北线)裕廊东站(Jurong East)到蔡厝港站(Choa Chu Kang)已经通车。
7月6日,地铁绿线(东西线)延长到文礼站(Boon Lay)。


正式开通之前,地铁站开放给公众参观。这是宣传海报。
这一年,新加坡庆祝独立25周年。7月24日,新加坡发行一套纪念钞票,其中有面值25新币的钞票,较为少见。现在流通的纸币已经没有这一面值了。

8月3日,许多新加坡人起床之后,一看报纸(那个年代可没有微信公众号),被头条新闻惊呆了:
“伊拉克攻占科威特”
“大军拿下王宫 科国王仓皇逃沙地”
“美航空母舰驰往波斯湾”
“我国强烈谴责 促伊拉克撤军”
“亚太股市大跌金价油价上涨”
“华尔街股市开市就猛泻”
“伊拉克以强侵弱是活生生历史教训”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装甲师
就在一天前,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四个王牌师和一支特种部队入侵科威特,守军大败,国王埃米尔携部分王室成员出逃,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科威特亡国。
8月28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成为自己的第19个省,随后,伊拉克对科威特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占领,直到1991年2月28日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

在中东地区,科威特是个富庶小国,如今被强邻兼并,许多新加坡人自然兔死狐悲。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了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2年伊拉克战争。而伊拉克原共和国卫队被击溃之后,许多游兵散勇成了后来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骨干力量,形成恐怖主义主力,至今仍对世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0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与江泽民主席会面。这是李光耀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访问中国。

10月3日,新加坡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其实,早在1981年6月14日,两国就建立了非正式外交关系,互派大使级外交官员,但称为“商务代表处代表”。正式建交之后,新加坡首任驻华大使为郑东发,中国首任驻新加坡大使为张青。
11月22日,樟宜机场第二航站楼(T2)投入使用,并于隔年6月1日正式开幕。除了提供一般机场航站楼设施和服务,T2也是新加坡民航局和樟宜机场集团的机关所在地。

11月28日,继李光耀之后,吴作栋成为新加坡总理。

吴作栋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为福建省泉州府永春县湖洋镇吴岭村。1964年获新加坡大学(今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一等荣誉学位,同年开始任职于政府部门。
1973年出任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董事经理。1976年当选国会议员,1977年进入内阁, 1979年进入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后,历任贸工部长、卫生部长和国防部长。1985年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尽管吴作栋并不是李光耀心目中的第一人选,但他获第二代部长集体推举,于1990年出任总理,一直到2004年8月12日转为国务资政,长达13年8个月22天。

1990年吴作栋内阁,前排左起:副总理李显龙、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副总理王鼎昌、国家发展部长丹那巴南。(照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虽然80年代开始引进空调巴士,但到了90年代初,大部分现役巴士仍是没有空调的旧款:

一下雨大家就得匆匆关上车窗,十分闷热,而且窗沿经常积雨水,随着巴士转弯,乘客就得赶紧注意躲避,否则积水就很可能洒到乘客腿上……
坐车已经不用现金交易了,而是插入式车资卡和售票机,售票机上面还张挂了标明了不同里程的车资表。这个售票机现在还能在公车上看到呢~
从7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在滨海湾(Marina Bay)一带进行填海工程。一直填到了现在......
先来围观下1977年的照片,左边大片空地,就是今天新达城、滨海花园等所在地。

到了1987年,滨海湾一带是这样的:

(以上两张图片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URA)
来看个更直观的对比照:

照片来源:金沙酒店
现在说回1990年,12月30日,坐落在滨海湾填海地带的滨海城市公园(Marina City Park)开幕。

滨海城市公园的一个亮点是12座古代中国伟人塑像,代表12种精神和价值。

这是其中四座,这些塑像目前在裕华园。(照片来源:https://messier92.wordpress.com/2015/01/28/2999/)
今天,新加坡已经找不到滨海城市公园的踪迹了,因为它在2007年关闭,后来成了我们熟悉的打卡胜地——滨海湾花园:

这一年,新加坡人均GDP是12,766美元。
1991年
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国青少年大概都会记得这一年。这一年SM1奖学金计划启动,对象主要是中国一些省份的初中毕业生。
入选学生前往新加坡进行两个月左右的英文衔接课(English Bridging Course),次年1月进入新加坡的中学就读中三,由新加坡政府负责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次性安置费、生活补贴、经济舱机票等。
SM1奖学金得主可以选择继续在新加坡读大学,并申请政府的学费津贴,毕业后则需要在新加坡工作3-6年。 这一奖学金项目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新加坡的初中生。来源:新加坡教育部FB网页
3月26日晚上21:15,从马来西亚梳邦机场起飞,承载着118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的新加坡航空SQ117号航班被劫持。
在飞往新加坡樟宜机场的途中,4名持有爆炸物和刀的巴基斯坦籍男子要求飞往澳大利亚雪梨,但是飞机燃油不足,于是在新加坡着陆添油,再启程到雪梨。
22:24,SQ117在樟宜机场安全着陆,随即被新加坡警方包围。劫机者要求与巴基斯坦驻新加坡大使及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姬对话,他们的诉求是释放正在巴基斯坦服刑的政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