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提出疑問,待消費稅增加後,飯錢何止調高2%?(聯合早報)
作者 宣萱
日子真的越來越難過了。
巴士費起、德士費起、電費起、咖啡價錢也起,出外打包也要加錢。
很多小販攤主都跟著起價,一盤菜飯起兩角錢,雞飯起三角錢。別忘了,這都是在還沒上調消費稅前。
我無法想像,一旦消費稅起到9%,以後吃個飯絕對不是4、5元,立馬就會起到5、6新元。這哪裡是調高2%?隨隨便便吃一餐,費用就增加了10-15%。

(海峽時報)
我一向都認為政府要推行政策不容易。一般上他們的政策我都無異議,唯有消費稅我覺得沒必要調高。
特別是一邊準備調高消費稅,另一邊又準備補助金。這樣有意義嗎? (編者按:政府抵消消費稅的主要措施包括,未來四年為21歲及以上的國人發出總數700元至1600元的現金津貼;所有符合條件的家庭未來四年能得到總數330元至570元的水電費回扣;未來三年符合條件的55歲及以上人士能得到總數600元至900元的年長者津貼等等,詳見這篇文章。)
有些國外的朋友說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是相對低的,但是我們有很多額外負擔是別的國家沒有的。 我們的消費稅也是統一的,不像有些國家,有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例如牛奶、大米之類是免稅的。

消費稅調高將如何影響擁車族?(海峽時報)
我國地小但到處都設有付費的電子閘門,擁車人士隨隨便便一天就要付出10元的過路費。
我們還必須繳付公積金。七除八扣,普通百姓,每月剩下的也不多了但勉強夠用,前提是不可以染上疾病。
雖說我們有醫藥保險,但是這個保險不能用來支付一般的門診費或是牙醫費。

綜合診療所。(海峽時報)
到私人診所看病,門診費加拿藥隨隨便便一次都需要40至50新元,除非你有時間去排政府的綜合診療所(polyclinic),準備等上四個小時,到時候不病都等到病啦! 難怪大家都說,在新加坡只能死,不能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