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新年前最後一個周末,鄰里商家進入衝刺階段。受訪業者表示過去一周,趕在最後一刻辦年貨的人暴增,營業額同比增加三到五成。
後港村星期天上午人潮攢動。有的趕著買桔子和柚子過年,有的則在烈日下悉心挑選盆栽。除了十幾個鄰里店家在門前擺賣年貨,廣場內還設有八個臨時攤位,氣氛相當熱鬧。
這名公眾表示:「出乎我意料,我沒有想到今年會比去年還要多人。我買了很多,今晚吃火鍋、年貨啊都買了。"
愛麥包店長劉曉珍說:「今年比去年好是因為說政府鼓勵使用社理會鄰里購物券,所以帶動了整個市場。」
但也有業者指出,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所以對整體業績有所保留。
蓮花村生果店長林禮偉表示:「很慢,市場很慢。這一兩天也是沒有什麼購買力,可能就是減少20%到30%。」
後港村商聯會主席孫嘉和則表示:「在鄰里購物其實比較方便,原本我們是要搭一個大型的帳篷方便大家排貨。但是有關當局不批准,反而規劃成一部分的小篷帳,方便人流流動、實行安全措施。」
大巴窯一帶的年味相較沒那麼濃烈,但有業者反映銷量還是增加了兩三成。
潘年貨老闆潘惠銘說:「今年人們都已經把這個疫情看開了,都很活躍在最後一分鐘都是出來採購。」
不過大部分的鄰里只有零星的幾家店在售賣年貨。由於人潮不多、購買量也不是很大,有店家表示手中的貨賣得差不多之後,就提前兩天也就是星期五收攤,決定不沖最後一分鐘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