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濱尼的「特色」組屋項目Tampines GreenVines。(新明日報/Darren Soh | Photographer臉書)
作者 侯佩瑜
淡濱尼62街新落成的預購組屋項目Tampines GreenVines最近在新加坡很「紅」,「爆紅」是真的因為它很紅。
這個預購項目有11座組屋,其中四座組屋做出了大膽的嘗試,以紅色為主調,電梯口的地磚、牆磚、天花板、外牆和郵箱區一片通紅,就連樓層數以及門牌號碼的指示牌也是紅色。白天身處其中已經挺詭異,晚上更有恐怖片的氛圍。
必須指出的是,電梯口以外的地方,色調仍是我們熟識的組屋一樣,以奶色為主。
即將搬進去的居民,大多對這片紅海不滿意,還未領鑰匙,就已不敢住進去。
有的覺得昏暗得像廟宇,有的覺得陰森得像鬼屋,有的覺得像紅燈區,還有人說消防局都沒那麼「紅」,有的更不介意自己出錢重新油漆。
心理學家解釋,紅色是一種較具刺激性的顏色,它給人一種燃燒和熱情感,但不宜接觸過多。過多凝視大紅顏色,不僅會影響視力,還易產生頭暈目眩之感。心腦病患者所待的環境一般也是禁用紅色的。
雖說華族一般認為紅色相當喜慶,而且設計與藝術的喜好本來就是個人的主觀感覺,但紅螞蟻好奇的是,這個項目的經理、設計師等人驗收成品時,沒覺得不妥嗎?
當局聽取民意,已初步將天花板、部分牆壁、欄杆的油漆換成白色,紅色電梯口在晚上看起來明亮多了。


該區議員馬炎慶上周四(2日)在臉書上就此事回應說:
「我理解居民對紅色電梯口感到的不安情緒,尤其是在夜晚時分。我已要求建屋局重新檢討,也感謝他們迅速反應並做出修改。」
建屋發展局過後解釋顏色背後的靈感, 源自四周的綠化及公園環境,窗戶和外牆設計模仿樹木的自然動作。另外,這個鄰里有11座組屋共1271戶單位,由於建築範圍較大,各電梯口使用不同的色調是為了區分不同的樓群,方便居民找路。 紅、黃、紫藍三色則取材於大家所熟悉的熱帶水果:龍珠果、芒果和山竹。
據說,這個設計是出自瑞士公司之手,但還未得到證實。


入夜後,從組屋外看到的電梯口「景象」(新明日報)
馬炎慶也說: 「我要感謝設計師們,他們努力嘗試不同於常規的東西,讓我們的許多預購祖屋能擁有自己獨特的外觀。有些事情可能與計劃不同,但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事情就能解決。讓我們不要過於激動而扼殺創造力。」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 「我相信設計師花了心思,不想組屋都千篇一律的,但做得不好可以修改,畢竟這是居民每天路過的地方,住得舒心最重要。」
當局出發點固然是好的。
譬如另3座組屋是以「金燦燦」的黃色調,其受歡迎程度較高,超過七成希望保留。
至於另一批4座紫藍色的組屋,目前仍未竣工。
不過,居民和大家或許都看不到「原設計」了。據馬炎慶了解,當局下來或將為11座組屋包括黃、紫藍色調在內的電梯口塗上白漆,統一設計感。
《海峽時報》藝術記者Arthur Sim就此事撰寫了一篇評論,以《對淡濱尼組屋紅色設計的怒火曝露出一個缺乏想像力的新加坡》為題。
他接受過建築師培訓,曾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也擔任過新加坡建築師協會出版的季刊《新加坡建築師》的編輯。
文中,他寫道,好的建築和設計並不總是能立即得到認可。
他認為建屋局通過粉刷紅牆等做法迅速「亡羊補牢」,其危險之處在於,由專業建築師和設計師所做的專業設計決定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在社媒上發出最響亮聲音的居民。
「恕我直言,用『暴怒群體的多數意見』來進行設計並非好事。我甚至還想說,真正有創意的設計不可能由委員會集體來決定。如果你試圖讓所有人都滿意,你就不會讓任何人滿意。」
「如果這是一個品味問題,那麼也許是時候承認,大多數新加坡人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任何新鮮和刺激的事物。」
有讀者投函給《海峽時報》回應Arthur Sim。
這名讀者說,認為公共住房需要「多一點特性」的想法,往好里說是被誤導了,往壞里說是一種精英主義。
人們也許會問,為什麼公共住屋必須被賦予"特色",而私人住屋的設計則通常採用被廣泛認為是可取的中性色調。
他還說: 「最重要的是,組屋居民不應被視為一項實驗的對象,讓建築師和設計師去嘗試那些在私人住宅中根本無法通過的新設計。這是組屋居民的家,請不要因為他們想要別人都想要的東西而責罵他們。」

刊登於2023年3月4日《海峽時報》讀者留言板。
著名建築攝影師蘇建隆並不同意這位讀者。
蘇建隆在臉書寫道,自1960年建屋局成立以來,他們一直走在推動新創新、技術和設計策略的前沿。
如果認為我們現在享受的當代組屋和街區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那就太天真了。在幕後,建築師和工程師孜孜不倦地反覆嘗試(trial and error)。
他說,在很多方面,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都是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有些新東西管用,有些不行。我們採用有用的東西,繼續改進那些不好的東西。
文末他寫道,
「請記住,設計的創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除非我們樂於生活在一個永遠如出一轍千篇一律的盒子裡,並甘於永遠都找不到方向,否則我們應該注意到一些公眾的反饋對設計而言,有多麼令人窒息多麼扼殺創意。」
因擔心黃色組屋的天花板和牆壁可能會被刷成白色,蘇建隆日前趕緊到現場拍下這即將走入歷史的設計。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用設計來解決問題,只是做法也許太前衛了。」


設計師和藝術家通常都有自己的那一份堅持,但作為使用者的普羅大眾是否能欣賞也很重要。把創意融入生活中,這一條線究竟要劃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