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靖斐
選修環境學系,常被問畢業後有出路嗎?工作好找嗎?中學時上地理課時被啟發,21歲新加坡國大生選修環境學系,希望盡一己之力,拯救地球的生命。
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學系三年級學生王杏潔過去半年來,每星期都從樟宜渡輪碼頭搭船到烏敏島教研實驗室,培育沼澤海茄冬(api-api putih)樹苗。
王杏潔說:「近年來,海茄冬樹苗常遭青苔侵略,還沒長大就死掉。我們在研究如何批量培育,所以每個星期來培育、觀察。這個月要移植到烏敏島自然保護區仄爪哇(Chek Jawa)。」
「沼澤樹木是重要的防衛線,沒有它們,因氣候變化造成海水高漲時,陸地會被淹沒。許多小魚也須要這些植物藏身,以免被吃掉。」

王杏潔每星期都從樟宜渡輪碼頭搭船到烏敏島教研實驗室,培育沼澤海茄冬(api-api putih)樹苗。(楊雯婷)
她分享說,自己是在立德中學上地理課時被啟發。「老師告訴我們生態的運作機制,我第一次知道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當時感到驚訝。」
簡約生活減低對地球傷害
王杏潔於是開始參與海灘撿垃圾活動、穿二手衣服、不吃肉類、只買必需品。她說:「我從中學開始學著過簡約的生活,減低自己對地球的傷害。」
「當時我感覺自己是少數,但進到大學環境學系後,才發現很多人和我一樣,用自己的方式過著愛地球、愛動物的生活,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對於身邊許多親友問她選修環境學系未來要做什麼,王杏潔說:「環境學系畢業後其實可以投入很多面向,包括永續生態、環境顧問、學術等,一定有路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