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新的癌症檢測方法,可將癌症檢測費用大幅降低到大約50新幣。

這個稱為「加熱基因組甲基化測序」的新檢測法,對臨床樣本進行加熱,分離出病人血液中的癌症特異性特徵後,再進行基因排序檢測。通過加熱血液樣本進行測序,以隔離癌症相關的特徵。這項技術的敏感度與目前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的敏感度相似,同組織活檢(tissue biopsies)相比侵害性更低。
新加坡國大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和設計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說,由於現有的全基因組測序檢測方式非常昂貴,最高可達1000新幣,因此不適合病人進行定期檢測。
帶領研究團隊的曹立峰助理教授表示,當檢測費用降低到可負擔的50新幣,病人就能夠進行定期檢測。「癌症檢測的費用大幅降低,意味著癌症病患可以更頻密的接受檢測,對癌症病人和醫生來說,經常檢測可以提早發現癌症的復發,醫生也可以經過檢測結果,根據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進行評估,然後對個別案例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加熱血液破壞非信息部分抽取癌症特異生物標誌物
目前用以檢測癌症的方法敏感度較低,或因價格昂貴而無法用於定期篩查。不過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由身體的不同器官產生,而癌細胞會將脫氧核糖核算釋放到血液中,因此可通過分析血液樣本檢測。
不過,要篩選樣本中的所有遺傳物質既昂貴也費人力,如果是專注尋找個別癌症的相關特徵則可能有遺漏。研究團隊在加熱樣本時,偶然發現熱量會破壞基因組非信息部分,大多數癌症特異生物標誌物集中的部分則完好無損,研究人員因而能以更低費用對剩餘基因組測序。
根據報告,這項技術包括在血液樣本中加入試劑,然後分別在20和65攝氏度進行培養,再以88攝氏度加熱五分鐘,之後冷卻和加入其它試劑。

研究團隊已在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試驗這個檢測方式,用於監測結直腸癌患者。團隊將患者的血液分析結果與他們腫瘤的電腦斷層掃描對比,發現在病患血液樣本中檢測到的癌症特異性脫氧核糖核酸的數量,與腫瘤的大小高度相應。
曹立峰也指出,新的檢測方式也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癌症,醫生可監測病患對治療的反應,並調整治療方案。這項檢測也有助於加速未來研究,幫助科學家以低成本研究不同的癌症亞型,從而改善癌症的診斷和治療。
國大研究團隊已經將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期刊《科學前沿》,並為研究結果申請專利。團隊也正在探討通過與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將檢測商業化,推出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