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建築,比如上海的東方電視塔、廣東的小蠻腰。這些建築既是這個城市的門面,也是遊客們必定會去打卡的地方。
提到新加坡的地標性建築,就不得不先提起濱海灣金沙酒店。由巨大的船型屋頂平台連接著三座塔樓,屋頂上的無邊際泳池是它最出色的亮點。

濱海灣金沙酒店建築群體現了一種激發未來設計靈感的建築理念。三座大樓總體呈傾斜狀態,特別是1號樓,有26度的傾斜度。三座大樓建築靈感源自紙牌堆,五十五層「紙牌」以各具風格的形式堆疊成氣勢恢弘的濱海灣金沙酒店大樓。
作為沿海國家的建築,為了規避吹來的強風讓大樓產生位移,濱海灣金沙酒店在空中花園無邊泳池的主游泳池正下方,設有四個活動接縫來抵抗風力。這些接縫平均可移動近20英寸以保證建築結構穩定。
此外,濱海灣金沙酒店的建築體系還為環保加入了很多不易察覺的建築特徵,包括利用雨水進行冷卻的建築環境體系,以及對自身運轉進行回收利用以節約能耗的動力學電梯。濱海灣金沙酒店融入的大量建築技巧,不愧是新加坡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點亮濱海灣海岸線的另一個建築是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由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摩西薩迪設計。整個建築被一個4,000平方公尺的荷花池圍繞,猶如一朵綻放的蓮花在水邊盛開。

摩西薩迪曾說過,濱海灣金沙猶如一個空中飛船,是動態的,而藝術科學博物館則像一朵含蓄的蓮花,是靜態的,兩者相互襯托,成就彼此的美。
看完濱海灣後,另一個不能錯過的熱門建築就是濱海藝術中心。其建築風格以昆蟲的複眼為靈感,造就了其獨特的外觀。平視該建築時,藝術中心主體造型設計酷似榴槤,也被本地人稱為「榴槤殼歌劇院」。
濱海藝術中心內部的公共空間比較簡潔,玻璃外壁創造透明的空間感,突出了建築外殼的結構感。

當你在濱海藝術中心打完卡後,轉過身就能看到佇立在濱海灣花園的十一棵「擎天大樹」。這十一棵造型獨特猶如樹一般的擎天柱並不是真的植物,而是用來吸收太陽能,發光發亮的節能設備;有些擎天大樹還作為溫室的排氣通道。
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也有兩座造型奇特的建築。

南洋理工藝術設計和媒體中心,草坪屋頂延伸到地面,人可以自然行走,而絲毫不會覺得在爬行屋頂。館內引入天然光線,節省能源,圓錐體頂部的天窗還能形成空氣對流,將熱氣帶走。

還有由英國建築師湯瑪斯•海澤維克設計的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他把每層的十二個課室劃成橢圓形,然後把它們像花瓣般從中間的中庭向外延伸。花瓣隨樓層由下而上漸漸放大,造成十二座看似獨立上闊下窄的小塔樓。小塔樓不規則地圍成一圈,屋頂則種滿綠樹。
現代建築設計中,不得不提的還有樟宜機場,完美地體現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特點,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該建築採用環面幾何形狀,其核心是森林谷,這是一個梯田式花園景點,為遊客提供休閒的空間和互動體驗。

森林谷還包括步道、瀑布和安靜的休息區。花園周圍是一個五層的零售市場,可通過一系列垂直峽谷進入花園。
新加坡除了具有現代設計的建築之外,還有一些保存完好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非常值得人們去聆聽和學習。
1.建於1908年的新加坡中央消防局,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卻仍在運行的消防局。傳統的舊式歐洲建築風格,紅磚外牆飾以白色條帶,非常漂亮。同時這也是新加坡本地人最愛遛娃的地方之一。在這裡,娃可以坐消防車、體驗滅火,工作人員還會向孩子介紹設備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識。
2.建於1900年的陳東齡舊居,五彩繽紛牆壁和建築風格獨特的老房子可以說是小印度里最為奪目的店屋。艷麗的色彩,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讓人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該建築還曾獲得新加坡建築師協會獎。

3.建於1875年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敦陳禎祿峇峇屋。這棟戰前建成的聯排式房屋曾是造船業大亨黃敏的祖屋,也是新加坡僅存幾棟內部保留完好的土生華人傳統店屋之一。這個三層樓百年老屋除了建築本身,裡面還展示著超過2,000件土生華人古董和裝飾物品。
新加坡還有更多值得人們去打卡的建築,如果想逛完新加坡所有獨特的建築,就快給自己安排一個5天4夜的旅行吧。帶著你的相機,感受新加坡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