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許多老字號小販面對無人繼承的難題,有些小販想要出售秘方和招牌希望手藝不會失傳,不過在尋找接班人時卻困難重重。專家說這是因為小販和潛在買家的理念從一開始就存在分歧。
這檔潮州式肉脞面在大巴窯經營了37年,老闆打算退休,想找人頂讓生意,因為一起經營檔口的兄弟姐妹都上了年紀,無法負荷繁重的小販工作。
來興香菇肉脞麵攤主李輝平說:「大哥三妹五妹二姐都老了,有年齡了做不來了,沒有人接手第二代也不要接手,很可惜啦,可是要找有緣人來接手。」
精湛的刀工,熟練的手法,都是幾十年累計下來的手藝。這檔位於麥士威熟食中心的70年老字號疫情前說要以百萬元出售秘方,雖然有餐飲集團前來洽談但無法達成共識,如今打算減價到50萬元繼續找人接手生意。
中國街五香貫腸攤主黃國華說:「問題就是說他的公司要我跟他合作,我們認為說因為我們老了,是怕說我們跟你合作後做不來,所以我們最後也是拒絕。」
受訪學者表示,小販出售秘方和招牌的一大難處是和買家的想法不一致,買家主要會考慮能不能煮出同樣味道,以及顧客會不會接受和繼續支持。
南大商學院的市場行銷及國際商業學系講師黃競妍博士說:「他們會覺得寧願和小販以一個合作的形式去繼續經營,這樣他們的風險會比較低,因為這樣可以確保食品可以原味道,第二就是以前的顧客會繼續買這個食品。」
她建議小販調整心態不完全退休而是以其他方式參與,比如成為顧問或品牌大使,讓買家和顧客更有信心延續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