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疫情期間生意減,已完成追加劑的八旬嬤不打烊,打第三劑疫苗休息三天後,繼續在勞明達路邊擺攤自食其力成「地標」。
86歲的戴慧愛在勞明達地鐵站外連接移民與關卡局大廈的走道上,販售紙巾、護照套、掛繩、錢包和零錢包等小物品,10多年來風雨無阻,一周六天,從上午10時營業至1時許。
戴慧愛多年來照顧中風、生活無法自理的丈夫。三年前,她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每天開檔前會把丈夫送往住家附近的樂齡託管中心,收檔回家煮好飯後才將丈夫接回來,在看護上事無鉅細,無可挑剔。

疫情期間生意減,已完成追加劑的八旬嬤不打烊。
如今年事已高的她無法再繼續看護,最近將丈夫送到養老院,由專人看護,她目前獨居。
「平時出來擺攤賺賺生活費,當做打發時間,日子過得去,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此外,戴慧愛與丈夫育有一名兒子;她說,兒子很關心她,每天都會打電話給她。不過兒子有自己的家庭,以及兩個女兒要養育,因此她希望自食其力,不影響到兒子的生活。
她說,生意大不如前,賺個十幾二十塊錢,可以過生活就好。
問及是否擔心染疫,有宗教信仰的她說,一切順其自然,只要平時多注意,自有保佑。
下午約1時30分,她收檔並將所有物品整齊擺放到推車內,不到一米寬的木板掛著吊繩,老人家就這樣單肩背著木板,雙手推車回家,結束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