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從小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長的言傳身教決定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圖片來源:wikiHow
因此「棍棒」教育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教育方式,當孩子調皮的時候,應該換一個角度與他們溝通交流。
欣賞:

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孩子
一般來說,調皮的孩子大都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
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和家長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只要好好引導,他們往往更有出息。
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
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和父母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薰陶:

用藝術培養孩子性情
有些孩子性情比較浮躁,我們有時不一定要強逼他守規矩,可以曲線救國,選擇一些學習外的興趣愛好,帶著孩子去發現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譬如美術、國畫漫畫、做機器人、民間傳統手工藝等。

(通過這些興趣愛好的培養,消耗他的旺盛精力,讓他學會專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堅持下來,對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有好處。)
交心:

用交流代替棍棒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把調皮孩子調教成乖孩子,也未必是教育的成功。現在一些大人則以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用他們對乖的解釋來衡量孩子,結果孩子不該成熟的早熟了,不該老練的世故了,一開口就是「大人腔」。
其實這種「乖」是以犧牲孩子的天性為代價的,是以大人意志決定孩子的粗魯行為。
(事實上,當孩子成為所謂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時,他們的童趣也就被「剝奪」了。)
三合一教育:

家校社無縫對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更應注重家校聯繫。從家庭入手,了解反思兒童的家庭環境,家長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

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繫等多種渠道,老師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
(另外,孩子的教育也需要社會共同關注,我們都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免受不良風氣與現象的干擾。)
引導:

用積極的態度生活
父母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人類具有多種不同的天賦,對數字的記憶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觀察能力……
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具備上述能力,但父母要善於觀察、發現孩子身上的天賦,引導他發揮出潛能。這樣他就會有成就感,從而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更重於言傳。在孩子面前不要過多地談論社會上灰色的負面的事物,不如意時也不要怨天尤人,否則會給孩子造成錯覺,認為生活中的不順心都是別人的過錯,而不對自己的言語自省,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延伸:

家長究竟如何「擺正」心態
我們一起來看新加坡老師最希望家長問的3類問題:
家長在中小學教育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只有在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才能夠在最開始打好基礎,迎接未來的挑戰。
在新加坡中小學:
老師會經常和家長溝通;
學校會經常組織各類型的親子活動(包括課外和課內的活動);
家長也可以報名參加家長支援組(PSG)直接加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
因為父母畢竟和孩子相差了一個時代,代溝是難免的,很多時候你並不了解孩子在成長路上的煩惱,所以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
新加坡老師最希望家長們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總是問成績:學校的成績單可以告訴你!
家長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在學習以外的生活以及情緒上的變化:
1
他對身邊的人很好嗎?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為他正在被嘲笑的朋友站出來說話?
它是否曾經悄悄的幫助過那些正「苦苦掙扎」的同學,而老師並不知道?
新加坡教育鼓勵孩子們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保持善良,關心和照顧的態度,因為成長為一個這樣的人,遠比教會他們更多知識更寶貴,也更難。
2
他和朋友們關係好嗎?
他的球是不是踢得很好?他是不是有很好的音樂天賦?
他在與朋友合作項目時表現如何?
他是否與朋友分享他的想法,傾聽和接受不同的觀點?
面對衝突的時候,他是如何反應的,是否能夠解決爭論?
有效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是你的孩子將來需要的重要技能,所以家長可以從他的老師那裡找到鼓勵他儘早發展溝通技巧的方法。
3
他的優點是什麼?
除了學術上(他的成績很容易了解),在其他領域,他有沒有很擅長的?
他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很有吸引力的主持人?
或者他的同學們尊重他,因為在他的帶領小組成績名列前茅?
他是否每次都堅持完成任務,不管有多艱難?
觀察孩子在日常家庭互動中展現出來的優點,並給予肯定。老師們也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發掘他們的優點並放大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