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每周PCR檢測陽性率數據,上周有10.9%檢測者確診,是10周以來的新高,也比12月中的低點高逾七倍。
受訪專家指出,這除了顯示奧密克戎(Omircon)傳播力之高,或也意味社區還有很多無症狀染疫者在走動。
新加坡衛生部網站日前開始公布每周的PCR檢測陽性率,目前可看到從去年11月23日那一周起的數據,並更新至上個月25日至31日,也就是上周的數據,至今有10周的記錄可參考。
過去10周的PCR陽性率顯示,11月23日那一周為7.6%的檢測是陽性,當時仍是Delta毒株時期,接著就一路下滑到最低點1.3%(12月14日及21日那兩周),之後從12月28日那一周開始又逐步上升,而上周達10.9%的新高。

10.9%PCR檢測者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不僅是陽性率新高,也是過去10周每日平均PCR檢測數的新低,每天處理約1萬6000個檢測。這與12月14日那一周每天平均近2萬6000個檢測相比足足少了一萬,陽性率還比當時高逾七倍。
這個被美國視為重要數據的PCR陽性率究竟有何作用?傳染病專家梁浩楠告訴《新明日報》,陽性率越高,可意味病毒在該社區或國家的傳播力度大,反之亦然。另外,這也連帶意味仍有許多未被診斷出來的病例在社區走動。
梁浩楠指出,目前的陽性率10周數據,跟新加坡疫情如何從Delta轉至奧密克戎毒株的過程吻合,預計本周的陽性率將比上周更高。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說,公布這組數據能讓公眾有官方渠道獲取準確信息,他希望下來能有更多類似數據公開,如污水檢測的陽性率。
專家認為 元宵後可鬆綁
有專家認為,元宵後就可鬆綁,也有的提出應等到這一波高峰期後。
多名專家指出,數據顯示奧密克戎變毒株並不嚴重,是鬆綁防疫措施的關鍵之一。新加坡自去年5月8日就從8人堂食及聚會收緊至5人,還一度再減至兩人,許多民眾無不期待回到8人甚至更多人可聚會的日子。
斐瑞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盧家燊說,任何可能的鬆綁自然是在農曆新年結束後,而一個可以考慮的參照點就是兩周後。尤其近來確診病例攀高,若兩周後重症與死亡人數依舊在低水平,意味著奧密克戎的殺傷力真的不大。
淡馬亞也指出,現在的入院標準比兩個月前更嚴格,即使病例數翻倍激增,但重症數依舊低,此情況跟南非和歐洲等地方觀察到的相似。他認為元宵過後,政府應有足夠的數據證明即使鬆綁也不會對公共衛生造成什麼大威脅。
梁浩楠則認為,應等到本地疫情來到高峰後才決定。高峰的定義為每周社區病例增長率維持在1左右,然後再降至低於1。新國過去7天每周社區病例增長率介於1.23到1.94,昨天為1.49。
他解釋,農曆新年期間病例數的增幅很大而且很快,好比這個佳節期間一次吞下了太多黃梨撻,終究會引發一些問題,因此須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