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不論是新加坡或國外的新聞,只要出現與職場有關的課題,一般上都離不開居家辦公安排和工作與生活平衡這一類關鍵詞,從側面反映出員工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視。
原因很簡單:它不只關乎企業的整體表現,還可能造成國家的經濟損失。
因此,一些公司開始聘請專人或增設相關職位,來好好照顧員工在這方面的福利,在國外更為顯著。
綜合外媒報道,這些專人的職銜比照公司「C字頭」的高層,如CEO(執行長/總裁)、CFO(財務長)等,不同企業採納的職銜也不一樣,其中包括:
首席健康官(Chief Health Officer,簡稱CHO);
首席福利官(Chief Well-being Officer,簡稱CWO)
首席心理健康官(Chief Mental Well-being Officer,簡稱CMWO)
新加坡有健康官,還將有幸福官?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冠病疫情暴發前,就有公司意識到委任首席健康官的重要性:科技巨擘谷歌自2019年起增設這個崗位。
過去幾年,雇用首席健康官或福利官的企業有德勤(Deloitte)、安永(EY)等,連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在去年底加入這個行列。
在新加坡,擁有這個職銜的工作人士並非完全沒有,只是相對較少。

本地企業和機構委任增設等同於首席福利官的崗位後發現,員工流失率減少到歷來最低的水平、員工敬業度也持續保持在高水平。(聯合早報)
2020年11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了健康與福利小組(Health & Wellbeing Team),改善全體員工的心理健康。
自此,國大每年的員工福利調查都顯示,更多員工使用內部輔導服務,對患有心理健康症狀的人士也更能接受及包容。
新加坡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則從2019年5月起,增設工作範圍相當於首席福利官的職位,以建立一個安全、興盛的企業文化,並推出多項照顧到員工身心健康的措施,像是靈活工作安排、同伴互助制度(peer support system),以及讓管理層接受培訓,學習如何解決員工可能會面對的過勞問題。
護聯中心因而在人力資源方面取得亮眼的表現,包括將員工流失率減至歷來最低水平、員工敬業度持續保持在高水平等。
國會今年3月也曾提及,負責改善初級醫生身心健康的全國委員會已初步落實建議,除了拓展和改善醫生的職業路徑,另一項措施就是委任首席身心健康官,以提升醫療人員的身心健康。
不僅如此,本地媒體近日也報道,一些新加坡公司考慮委任首席幸福官(Chief Happiness Officer),全力照顧員工的福祉。
受訪僱主認為,員工快樂與否會對生產力帶來影響,相信也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一些新加坡公司考慮委任首席幸福官,全心全意照顧員工的福祉。(網際網路)CWO和CHO不是誰都能當
那麼,要出任首席健康官、福利官,或是幸福官,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紅螞蟻爬了網上的徵聘廣告,發現跨國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正在聘請一位首席福利官,並列出求職者需具承擔的職責。
網站簡介註明,他們要雇用「一位具有醫學背景的領導者」,與公司的團隊合作,設計和實踐公司在東南亞區域的員工健康願景。
外國也有一些招聘網站,列舉要擔任首席福利官應有的背景和經驗,例如:
一般在轉任首席福利官前,曾在另一個醫療領域就職;
其中一些是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醫生、精神科醫生或註冊護士,並在個別行業工作多年;
對健康和保健業的當前和未來的趨勢有一定的了解;
有冥想、瑜伽等身心練習的認證。
看來,要出任這個職位,除了有善於溝通、團隊合作精神、策劃項目等軟技能,似乎也必須具有醫療背景和相關學歷。

員工的心理健康近幾年備受關注。(海峽時報示意圖)
至於首席幸福官,設于丹麥一家名為「幸福研究所」的機構,就計劃研發一項專門培訓可以幫助專業人士擔當這個職位的課程。
要申請這項課程,必須擁有學士學位,以及四至五年管理方面的經驗。
職場社交平台領英幾年前曾發表一篇文章,談及身為一位首席幸福官應具備的技能和特質,如優秀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建設能力、深厚的文化意識等等。
但最吸引眼球的,應該是下列這點:
「如果你受委在工作場所散播快樂,那你一定得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和人事部的職責沒太大差異?
可能有些人會問:這些新崗位,究竟和人事部的職責有什麼不一樣?

(海峽時報示意圖)
新加坡前官委議員王麗婷發表於《海峽時報》的一篇評論中說,首席人力資源官(簡稱CHRO)做的主要是通過招聘、繼任規劃、培訓和薪酬等方面,促進公司的業務目標。
儘管這些都與員工福祉有關,但不一定直接會顧及到相關層面。
她說:
「公司指派的首席福利官,就得培養工作場所福祉文化……可通過培訓課程、建設相關能力、內部宣傳,同外部服務供應商合作等方式實現(這個目標)。」
再過幾年,待更多公司增設這些崗位時,他們的工作職責相信會更具體、更明朗化。
公司是否要特別指定一人,出任這些照料員工身心健康的崗位,其實還有很多方面的考量,但有了這個「專人」,能更明確向員工傳達一個信息:
公司非常重視你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