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
前一篇文章說到,有些房東不允許房客煮飯,那在新加坡都去哪吃飯?有什麼吃的呢?
比較便宜的餐飲場所就是小販中心、咖啡店和冷氣食閣,也是大部分人常去的就餐場所。咖啡店大家都知道是啥,就不用介紹了,這裡主要介紹下小販中心和食閣。
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為 Hawker Centre,是由政府興建的室外開放式飲食集中地,售賣食品物美價廉、種類繁多,以東南亞熟食以及飲品為主,常見於新加坡的各大社區。一般小販中心建於組屋或交通交匯處附近,尤其受到中下層民眾歡迎,有點類似國內的一些美食廣場。如下圖所示就是一個小販中心:

冷氣食閣,英文為 Food Court,可以理解為是小販中心的升級版,但不是開在室外,而是室內,是開在購物商場裡面的,所以有冷氣,而且通常會比小販中心更乾淨舒適,不過相對價格也比小販中心貴一些。最常見的食閣有 Kopitiam、Food Republic、Food Junction 等。如果經常在一個食閣吃,還可以辦理對應食閣的會員卡,吃飯時用卡消費會有折扣。
新加坡有個政策研究所,基本每年都會統計出《食物價格指數報告》。根據報告所統計,一些常見的飲料食物在不同餐飲場所平均價格如下:

不過,這裡列出來的都只是一些相對便宜的飯菜。而實際上,在食閣里通常可選的飯菜會更多,十幾塊甚至二十幾塊的都有。但在小販中心裡,很少見到有超過 10 塊錢的飯菜。
政策研究所的報告還統計出了,如果一個人一日三餐在外解決的話,平均價格大致如下:
早餐 午餐 晚餐 全天 平均價格 4.81 6.01 6.20 16.89
這裡統計的每一餐包括一個飯菜和一杯飲料。按照這個平均價格來算的話,那每個月的餐飲開銷平均為 506 元。這個數也可以理解為就是正常飲食的最低消費水平了。
如果人們改在快餐店、家庭式餐廳或餐館用餐,或使用送餐服務,那飲食花費也呈指數增長。
有時候懶得出門,還可以在 Grab、Foodpanda 等平台上點外賣。一般來說,外賣的飯菜價格會比到店消費的高一些,而且送餐費不低,一般 3-5 元不等。如果在餐館吃飯則更貴。以我們一家四口(兩大兩小)為例,我們平時去家附近的餐館就餐,平均一餐飯消費大概 80-100 新幣左右。如果去海底撈,平均消費在 120-150 新幣之間。總而言之,我們去外面餐館吃飯,平均消費就是在 100 新幣左右。
大部分時候,我們也會自己在家煮飯。家 100 米內就有兩家連鎖超市,FairPrice 和 Cold Storage。平時的日常用品和食物主要都是在這兩家超市買的。
FairPrice 主打平價、折扣路線,屬於 NTUC 旗下,所以本地人也叫 NTUC,是新加坡最大的超市,全島有 200 多家門店。FairPrice 多數產品以新加坡本地、印尼、馬來西亞、中國製造的為主。食品比較符合華人的口味。我們平時也是在 FairPrice 買的比較多,蔬菜、水果、魚肉蝦、牛奶等。
Cold Storage 則是國外的進口品更多些,有許多國際品牌、有機食品和各種名貴酒類,不過價格也是貴一些。相比 FairPrice,Cold Storage 肉類的選擇更多,其賣的牛肉基本都是「Savour」標誌的,肉質通常會更好,不過價格也自然更貴。另外,它是 24 小時營業的,有些 FairPrice 門店也有 24 小時營業,但我家附近的這家則沒有,營業時間是早上 8 點到晚上 10 點。
有時候我們也會坐幾個公交車站去另一個連鎖超市 Sheng Siong 昇菘,大多價格比 FairPrice 的還便宜,而且還有較多生猛的魚、蟹、花甲等海鮮。有時候我們想吃生猛海鮮時就會去 Sheng Siong。
另外,在新加坡消費,購買任何東西都有一個消費稅,稱為 GST,目前的稅率是 8%,而明年還將調高到 9%。如果你購買了一件原價 100 元的商品,那就需要支付 100 * 1.08 = 108 元,多出來的 8 元就是消費稅。如果去餐館吃飯,除了消費稅,還有一個服務稅(Service Charge),高達 10%。也就是說,去餐館吃飯,要多支付 18% 的費用。
出行
首先,如果想在新加坡買新車,成本非常高,普通人不值得,也沒必要。首先,你需要先申辦擁車證,簡稱 COE。所謂擁車證,是新加坡政府透過車輛牌照配額許可證的發行,授予成功中標的持有人進行登記,擁有與使用新加坡道路,為期10年的合法權利。新加坡就是通過控制擁車證的發放數量來控制車輛數量,從而避免交通擁擠。但擁車證真的很貴,以下是最近一次競標的價格:

COE 車輛類別其實有 5 種:
A組-中小型汽車組:排量為1600cc以下/馬力為130以下/發動機功率為110kW以下
B組-大型及豪華車組:排量為1600cc以上/馬力為130以上/發動機功率為110kW以上
C組-貨物車輛和公共汽車組:適用於貨運車輛和公共巴士
D組-摩托車組:適用於機車
E組- 公開組:除摩托車外其他車型均可購買,包含類別AD中描述的所有車輛類型的特殊類別
可見,小汽車的擁車證至少 10 萬+新幣了,而且這張證的有效期只有 10 年,且還沒算車本身的價格。
買車本身其實也不便宜,因為全都是進口車,除了關稅之外,還有註冊費、附加註冊費、消費稅等等,加起來並不少。
其實新加坡的公共運輸很發達,四通八達,不管是住哪,去哪都非常方便。通常首選的就是 MRT,即地鐵,目前有六條線,幾乎所有景點和商業中心都會有 MRT 到達。

推薦辦理 EZ-Link 的交通卡,乘坐 MRT 和公交都可以用,而且會有折扣。就算沒有交通卡,很多銀行卡也是可以直接刷卡乘坐 MRT 和公交的。如果綁定了 Apple Pay 還可以用手機和手錶感應來進出閘門。
搭乘公交比 MRT 更方便,只是沒地鐵舒服。但搭乘公交需要注意,上車和下車時都需要刷卡,因為它是按你乘坐的車站數量進行收費的。如果你只在上車時刷卡,但下車時忘記刷卡,那費用就會被計算到終點站了。

除了地鐵和公交,有時候如果時間急的話,也可以叫車。通常就是用 App 叫車,和滴滴、Uber 類似,但新加坡沒有 Uber(曾經有,但被 Grab 收購了),大多使用 Grab 叫車。因為新加坡地方小,而且交通並不擁堵,所以叫車通常是最快的方式。但是,如果是在高峰期,叫車時有可能會等很久,所以在高峰期一定要早點叫車。另外,在高峰期叫車的費用也會高漲。
Grab 入門級車輛起步價為 2.50 元,每公里增加 0.50 元,每分鐘增加 0.16 元。但實際價格會跟時間、地段、天氣、供應量等許多因素有關。大部分情況下,實際價格都是比入門價高不少的,尤其是高峰期飆升得很厲害。去年,我白天打車去公司的時候,一般 13~19 新幣,而晚上回家時,有時候高達 30 多新幣。從家裡到公司,距離不到 10 公里,車程大概 16 分鐘。
總而言之,新加坡地方不大,又有擁車證限制了車的流通總量,平時的交通都不怎麼擁堵。且交通發達,不管是地鐵還是公交,或是打車,去哪其實都非常方便。
另外,新加坡常年炎熱,且經常會下陣雨,為了方便民眾出行免受日曬雨淋,全島很多地方都興建了有蓋走道,銜接地鐵、輕軌,以及巴士站等,方便乘客步行乘搭公共運輸。有蓋走道一般都會連接距離地鐵站 400 米內、離輕軌站和巴士轉換站 200 米內的組屋、學校、醫療設施、休閒與商業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