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最近發布了半年一度的《宏觀經濟評估》報告,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通脹和就業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報告指出,新加坡經濟在2022年底以來面臨「有效停滯」,但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有所改善,隨著全球科技行業逐漸走出低谷,全球利率趨於平穩,新加坡應該會受益。本文將對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和解讀。

圖源:雅虎
01 經濟增長:今年低迷,明年回升
報告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將處於0.5%至1.5%預測區間的下半部分,較去年的3.6%放緩,這主要是由於製造業和金融服務業等面向外需的行業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緊張的影響,而面向內需的行業則受到疫情後邊境重新開放的刺激,其中
製造業產出在今年第一季度達到峰值後,隨著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減弱,開始下滑;
金融服務業也受到全球利率上升和市場波動的衝擊,導致信貸和資本市場活動放緩;
相反,旅遊相關行業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率,主要得益於中國遊客的回流;
信息和通信、建築和工程以及會計等服務業也表現良好,支撐了國內部門的增長。
報告認為,今年第三季度可能是經濟放緩的轉折點,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各領域的增長率將繼續趨於疫情前的趨勢,對於2024年,預計下半年的增長將逐漸改善,並接近全年的潛在增長率。
不過,報告也指出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影響新加坡經濟復甦的力度和可持續性。其中包括:
全球科技領域仍面臨不利因素,如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普遍放緩,或抑制消費者和企業對資訊科技產品的終端需求,從而影響晶片訂單;另一方面,中美科技戰依然是個風險,若當前的限制進一步擴大,以及比預期更嚴格和持久,一些本地企業可能會受到材料供應和出口市場中斷的影響。
向內需的行業增長可能會放緩,隨著重新開放後的勢頭減弱,以及消費者變得更謹慎;此外,旅遊相關領域也面臨供應方面的限制,如人力短缺和運輸能力不足,這些限制可能會抑制旅遊業增長勢頭,並導致價格上漲。
地緣政治衝突、惡劣天氣事件和疫情變異等外部風險仍然存在,可能會干擾全球貿易和旅遊的恢復,從而影響新加坡的出口和入境需求。
02 通脹:今年高企,明年緩和
報告預計,今年的核心通脹率(不包括住宿和私人交通的通脹率)將平均約為4%,僅比2022年低0.1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今年年初,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食品價格也受到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推高了消費品價格。此外,商品和服務稅(GST)在今年7月上調至8%,也增加了通脹壓力。
報告預計,明年初,隨著GST升至9%,公共運輸票價開始上漲,整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都可能暫時上升。但隨後,
通脹將進一步緩解,原因有以下幾點
電力和天然氣價格預計將穩定在較低水平,反映了全球油價的下跌;
食品價格預計將繼續下跌,受到全球糧食供應改善和本地農業生產增加的影響;
消費品價格預計將走低,受到製成品價格的拖累。製成品價格受到全球貿易緊張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短暫的上漲,但預計在明年下半年回落;
強勢新加坡元也有助於過濾外部通脹壓力,尤其是對於進口商品和服務。
報告強調,服務價格可能會上漲,由於滯後效應,反映了旅遊業需求的復甦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但總體而言,隨著國內成本壓力的緩解和進口成本的適度,預計核心通脹將處於緩和軌道上。
報告也提醒了一些可能導致通脹偏離預期的風險因素,包括:
地緣政治衝突、惡劣天氣事件和疫情變異等外部風險可能會導致全球糧食、能源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劇烈波動。
工資增長加快可能會推高服務價格,尤其是在人力緊缺的行業。這可能會引發第二輪效應,導致其他行業也提高工資和價格。
權利證書(COE)保費和汽油價格上漲可能會推高私人交通成本,從而影響整體通脹。
03 就業:中等收入工人面臨挑戰
報告指出,新加坡的中等收入者經歷了過去十年中最快的工資增長,但未來幾年可能會受到人口限制和技術變革的影響。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一項研究,第21至第80個百分點的人的名義收入增長了42%,而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名義收入增長了36%。這主要是由於中等收入者從教育水平的提高、行業轉移和企業規模的擴大等因素中受益。

圖源:雅虎
然而,在過去十年中,平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隨著新加坡人口老齡化,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下去,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等收入工人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如果新技術取代勞動力,或者他們沒有合適的技能過渡到新角色,中等收入工人可能會被取代,因此,工人應該更新他們的技能,政策應該側重於提高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工人的絕對收入。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強調,確保廣大中產階級的實際收入增長是該國持續和包容性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提供更多培訓和再培訓機會,幫助工人適應新的技術和市場需求。
04 結論:經濟前景仍存不確定性
新加坡經濟復甦的力度和可持續性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不過,如果全球經濟沒有再次受到衝擊,隨著全球科技領域逐漸走出低谷,以及全球利率明年趨穩,新加坡經濟預計從中受益。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一(10月30日)發布的半年一度《宏觀經濟評估》報告指出,製造業等面向外需的行業取得復甦,面向內需的行業增長則放緩,根據貿工部早前發布的第三季經濟初步預估,我國今年第三季經濟較去年同期增長0.7%;經季節性調整後,環比擴張1.0%。
但短期內,全球科技領域仍面臨不利因素。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普遍放緩,或抑制消費者和企業對資訊科技產品的終端需求,從而影響晶片訂單;另一方面,中美科技戰依然是個風險,若當前的限制進一步擴大,以及比預期更嚴格和持久,一些本地企業可能會受到材料供應和出口市場中斷的影響。

圖源:雅虎
報告說,疲軟的外部需求和金融條件緊縮,預計在下來幾個季度繼續拖累金融領域。然而,隨著全球利率出現趨穩跡象,本地金融業或已在第三季觸底。與此同時,在新加坡和區域旅遊復甦和大型娛樂活動的支撐下,支付領域料繼續支持金融業的增長。
直到明年初,到訪旅客人數增加和大型活動,預計繼續為餐飲和零售等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帶來積極影響。不過,報告也警惕,隨著重新開放後的勢頭減弱,以及消費者變得更謹慎,面向內需的行業增長預計放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