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攤位真的值每月上萬新元嗎?(新明日報)
作者 劉智澎
新加坡的巴剎和小販中心攤位採取投標制,國家環境局每月會開放空置的攤位讓有意者競標。
環境局上周剛公布的7月份招標信息,卻在網上引起一片譁然。
馬林百列第84座熟食中心的一個空置攤位出現「爭奪戰」,首五個最高投標價竟介於8113新元至1萬零680新元。
也就是說,出價1萬零680新元的投標者若成功得標,每月須支付上萬新元的攤位租金。
要成功標下 就要開出天價?
根據環境局網站上的資料,新加坡有6000多個熟食攤位,平均成功標價為1514新元,遠低於咖啡店和食閣的平均攤位租金。
去年的一項本地調查也發現,絕大部分的熟食攤位標價介於數百元至3000新元。
這樣看來,花上萬元投標一個熟食攤位,未免也太「破壞行情」了吧? 51歲的攤販楊愛蘭倒不這麼認為。
她就是出價1萬零158新元的投標者。雖然她的標價排第二高,但由於出價最高(1萬零680新元)的投標者在結果出爐前撤標,相信這個攤位最終會由她標下。

馬林百列第84座熟食中心的生意有多好,楊愛蘭最清楚不過了。(新明日報)
楊愛蘭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她在馬林百列第84座熟食中心經營飲料攤已有10多年。
據她觀察,空置的攤位早前售賣魚湯,後來改賣蚵仔面線,生意向來不錯。因此,她打算標下攤位讓兒子經營熟食生意,一家人一起為小販事業打拚。
「每個人都說這個攤位好,孩子也想做生意,就當作給他一個學習的機會。」
楊愛蘭也說,附近的湯申-東海岸地鐵線在今年6月開通後帶動了馬林百列一帶的人潮,加上這家熟食中心很少出現空置攤位,如今有很多投標者虎視眈眈。
想要拿下攤位,就必須開出高價。

馬林百列第84座熟食中心附近的湯申——東海岸地鐵線在今年6月開通後,帶動了馬林百列一帶的人潮。(海峽時報)
不過,生意再怎麼好,每月要負擔上萬元的租金,應該沒那麼容易回本吧?
有網民在臉書上指出:
若每份食品售價4新元,小販必須賣出超過2500份才足以繳付租金。這還不包括小販自己的工資、食材成本、清潔費和水電費等。

(臉書截圖)
也有網民質疑,「價高者得」的投標制只會進一步推高小販中心的食品價格。

(臉書截圖)
楊愛蘭認為,繳付萬元租金後還能否維持盈利,其實取決於攤位的營業模式和售賣的食品種類。
她目前還在與兒子討論要經營哪類熟食生意,以及如何定價。
還未開業就結束營業
這是小販中心時隔六年再次出現萬元標價。有趣的是,六年前的那名投標者後來選擇放棄。
2018年,小販Lim Ah Ber以1萬零28新元標下忠忠熟食中心的一個飲料攤位,不料卻在簽署租約的同一天申請停止營運。

忠忠熟食中心的這個飲料攤原本創下歷來第二高的投標價。(聯合早報)
除了最高投標價,最低投標價也經常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以1新元標下巴剎攤位時有所聞,但以1元競標熟食攤位卻不常見。
去年9月,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的一個攤位只有一人投標,出價僅1元。
咦,牛車水不是著名的「黃金地帶」嗎?怎麼會無人問津?
往年記錄顯示,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攤位的最高得標價曾達到3418新元呢!
原來這個「1元攤位」坐落在熟食中心的最後一排,人流較稀少,而且只能售賣印度餐。

1元就能標下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的攤位?你是在開玩笑吧!(新明日報)
投標制是最公平透明的方法?
環境局自2012年推出小販攤位投標制,不論成功標價是否低於市價,都會把攤位租給得標者。
環境局小販中心司司長劉國輝告訴《海峽時報》,公開招標是為了確保攤位出租程序公平且透明。環境局既不控制或監管食品價格,也不在競標過程中設定任何最低投標價。
「這個方法可以公平地將攤位分配給所有渴望經營小販生意的新加坡人,同時將攤位和小販中心的位置考慮在內。」
劉國輝也鼓勵小販在投標攤位時,仔細考量這門生意所需的營運成本,以確保生意能長久地經營下去。
「小販為食物定價時,也須考慮市場競爭、食材成本以及食客願意支付的價格。」
為協助投標者決定標價,環境局也在網站上提供過去12個月的投標通知、首五個最高投標價,以及成功投標名單。

(環境局網站截圖)
不過,專家提醒,這樣的投標制可能會帶來過度投標的風險。
大亨房地產網站首席研究師麥俊榮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說,最近一輪的投標價往往會成為下一輪投標活動的參考標準。
「一些小販可能被誤導或收到不實消息,聽說有人投標4000新元,他們就要投標5000新元,但他們還沒做好財務規劃就決定,顯得過度樂觀。」
熟食中心攤位的租約一般為三年,租金在三年內維持不變。
三年後更新租約時,租金就得看當時的市價,並由獨立估價師評估,因此更新後的租金可能比原先的更高或更低。
若租金得調高,環境局會平衡上調的幅度,而不是將租金大幅調高到市價水平。
環境局數據顯示,更新租約後的租金增幅或減幅,一般不會超過300新元。

熟食中心的小販每三年要更新租約。(海峽時報)
紅螞蟻當然明白,位於「黃金地帶」的小販攤位競爭較激烈,投標價肯定較高,但環境局是否會考慮為最高投標價設下頂限,避免有意入行者因為投標價過高而卻步,進而協助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