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霉在新加坡的六場演唱會已結束,演唱會中有一個「彩蛋」:
在表演中,霉霉的伴舞使用了不同的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來回復霉霉的歌詞「我們絕對不會重歸於好了(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的橋段。

這成功讓 Singlish 在全球被帶火。
演唱會上的Singlish
霉霉開了6場演唱會,她的伴舞每一場都用不同的Singlish,來回應霉霉的歌曲。
在演唱會上,泰勒絲一唱到「We Are N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就會將麥克風遞給伴舞,而伴舞每天都會用不重樣的獨具新加坡本土色彩的Singlish來回復:
第一場:「No lah」(沒有啦)
第二場:「Siao ah」(傻哦)
第三場:「Walao eh」(我的天那)
第四場:「Alamak」(我的媽呀)
第五場:「Wa piang eh」(哇)
第六場:「Hannor, abuden」(是啊,不然呢)
這種方式實在是太接地氣了,甚至成為了每場演唱會大家最期待的環節!
新加坡人都愛用Singlish
Singlish,也就是新加坡式英語,是一種以英語為基礎、深受普通話、福建話、廣東話、馬來語、淡米爾語等多種語言影響而形成的獨特方言。

Singlish的魅力在於它的簡潔和高效,能夠用更少的詞彙表達豐富的意義。
現在,Singlish已經成為新加坡文化的一個標誌,甚至一些Singlish詞彙被收錄進了牛津英語詞典,如「Kiasu」「Shiok」和「Sabo」等,這些都證明了Singlish作為新加坡獨有文化標識的地位。

美國有公司通過調查發現:高達95%的新加坡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Singlish,其中「Alamak」(表達驚嘆的語氣詞)成為了最常用的詞彙。
不少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人,也說起了Singlish。他們認為,多說Singlish能更快的融入新加坡,正如外國人來中國都要學中文、說漢語一樣。
看來,能快速學會一門語言的方式,就是融入到環境中去了。
要知道,英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 在2023年全球非英語母語國家的英語水平排名中,新加坡名列第二,是前20名中唯一的亞洲國家。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讓孩子更快學會英語,和外國人溝通,可以送孩子來新加坡留學,既不用擔心孩子難以融入,又能當跳板進入英美名校。
新加坡的英語學習方法
在新加坡讀書的孩子是怎麼學英語的呢?
其實,新加坡的低齡英語教育經過了三個階段:
1 以語法和語言技能為主
學習單詞、句型、語法和一些常用口語對話。對小學生來說是很枯燥的事,效果也不好。
2 以閱讀為核心
90年代,教育部推出新的英語教育綱要,主張以閱讀替代以語法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但是,也造成了對語言規範學習的輕視。
3 語言學習和閱讀並重
直到21世紀,新的英語教育綱要出台,要求小學英語教育同時注意正規語言學習和閱讀這兩個方面。

為此,教育部制定了「英文學習與閱讀策略計劃」(簡稱STELLAR)。
STELLAR計劃
STELLAR是一整套緊湊而嚴密的教學計劃。讓學習難度隨著年級而增加難度,在低年級和高年級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它對表達、閱讀、寫作都有一定的教學要求,孩子除了要積累基礎語言知識,還特別重視英語在日常中的應用。
01 低年級學習策略
共享閱讀:在低年級的時候,孩子是沒有英語課本的,採用講故事、表演和新聞分享等方式,共享一本大書。
優化語言體驗:寫作上,首先由學生們口述故事,老師負責記錄下來,並一起修改潤色。
學習中心:學生們自由選擇閱讀中心、單詞學習中心或聽力中心,在那裡開設小型課程。
02 高年級教學策略
引導閱讀:閱讀篇幅較長沒有圖片的文本,老師則會問一些指導性的問題,比如猜測某個生詞的意思或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信息提取KWL:也就是「What I Know」「What I Want to Know」「What I Have Learned」。
複述內容:包括信息的回憶、主要觀點、詞句、語法等。
強化寫作:為學生繼續提供構思、寫作和檢查方面的指導,讓他們從全班寫作,過渡到分組寫作,最後再到獨立創造性寫作。

可以發現,新加坡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國內有著很大的區別:
國內關注的是詞彙、語法的學習,對於閱讀這方面往往比較忽視。而作為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孩子,脫離單詞、語法、句式的學習,只靠閱讀,顯然是不行的。
新加坡的這套教育模式結合了典型的亞洲教育以及歐美的趣味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面,並沒有像歐美那樣輕鬆,也不同於以往亞洲課堂上的死板,真正做到了讓孩子有趣務實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