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歲的新加坡人汪思敏,是不少網民認識的YouTube內容創作者Jean Voronkova。她的人生上半場在不少人眼裡,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從小到大學業成績優秀,畢業後也當了近7年的律師,雖然收入高,卻心靈空虛,後來她選擇放棄高薪收入,前往巴厘島工作及生活,重新探索自己。
她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坦言,雖然在擔任律師時,有著光鮮亮麗的職場生涯,然而,這並未能讓她感到快樂。
律師工時長,工作內容也非她的心之所向。或許是因為心靈空虛,她形容,當時的生活,似乎就是為了「下班後,把上班時賺的錢花掉」。
「我還記得我以前有過一個迪奧戴妃包(Lady Dior,名牌包)。我帶著那個包包走進一個房間,一個實習生看到我的包包時,她深呼了一口氣(驚嘆的表情)。」
「當下我當然感覺很棒,不過,都是比較虛榮的東西吧!那些東西不會讓我快樂,『爽』一下而已。」
不少女生將30歲看成是人生的分水嶺,汪思敏也一樣。29歲那年,她覺得如果不為自己勇敢一次,或許以後就再也不敢轉換人生跑道了。於是,就在那一年,她毅然辭去年薪超過12萬新元的律師工作,在充滿未知的情況下出國求職和生活,尋找自己。

汪思敏與外籍丈夫Vitaly在巴厘島租下一間房子為家,過著簡單生活。(《8視界新聞網》)
「衝浪改變我的人生」
在那之後的10年,汪思敏曾周遊列國多個國家,當過瑜伽老師、健身教練、衝浪教練,還賣過泳衣、開過衝浪學校。 而衝浪可說是她的「真愛」,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以及之後的人生導向。
當衝浪教練的薪水遠不及律師,但那份工作,給了她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汪思敏說:「我喜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衝浪老師時我超開心,因為我可以教我的學生。而當律師就是整天把文件推來推去,在電腦前一直打字,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因為喜歡衝浪,她每年都會到印尼巴厘島的衝浪勝地烏魯瓦圖(Uluwatu)「朝聖」,她也在巴厘島與外籍丈夫Vitaly相戀。直到大約三年前,兩人也完成夢想,搬到巴厘島定居,並提早退休,在她38歲就當起「財務獨立,提早退休」一族(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拋開物質主義 過極簡生活提早退休
FIRE是近年興起的理財新思潮,提倡通過節儉、儲蓄和投資,換取40歲甚至30歲出頭就可退休的自由。
在巴厘島,她和丈夫兩人每個月的生活費,一共是2000新元左右(約7000令吉)。他們主要靠在海外房地產的租金當來支付在巴厘島相對便宜的衣食住行,無需再打工賺錢。
夫妻倆在在巴厘島的日子很悠閒,有空就去衝浪,其餘時間就是發展自己的興趣,比如拍視頻、上巴剎買菜、做飯等。
熱愛大自然的他們物慾不高。他們在巴厘島的家東西不多,衣櫃里只有區區幾件衣服,但家中擺設素雅別致,也養了狗,很有家的感覺。
當地媒體Balidiscovery.com報道,在2021年有約10萬名外國人居住在巴厘島。《8視界新聞網》向另一名旅居峇厘島的新加坡人了解到,沒有官方數字顯示有多少新加坡人住在該島,不過他說,旅居當地的新加坡人有一些聊天群組,按群組人數估計,住在當地的新加坡人可能有約1000人。
成為內容創作者 討論幸福與成功的定義
不需要打卡上班,就能無憂無慮過日子,對不少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汪思敏在巴厘島過著簡單、不過度消費的生活。(圖《8視界新聞網》)
汪思敏說,自己與丈夫用了4年的時間,累積了一筆足夠讓他們簡單生活的被動收入。她主要靠省錢存錢、減少購物,以及投資海外房地產和其他投資組合,來實現財富自由。
汪思敏認為,提早退休並非不可能,達成的方法也很多,但一個人要夠堅定,才能達到目標。
「很多人覺得他們不可以退休,因為他們目標一直在移動,達到目標後,會害怕(錢)不夠怎麼辦?所以會繼續工作,不退休。」
汪思敏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帶給其他人啟發。大約三年前,她在YouTube開設了自己的頻道,分享自己對提早退休的看法,同時邀網民一起探討幸福和成功的定義。
新加坡的教育讓她更有能力在國外闖蕩
汪思敏雖然人在巴厘島,但心裡仍熱愛新加坡;她感恩新加坡的教育與文化,讓她有能力打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覺得,家,是你自己建立的一個地方,新加坡人通常都是在新加坡建立他們的家。但是你也可以在外國,建你自己的家。這個對你的起源,對你本身的價值觀,不會有影響。」
她說,當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的時候,她就在巴厘島哭得很慘。「現在想起還是想哭,就是想到我的國家,會有一種很熱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