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楊莉明3月1日在國會提供一組數據指出新加坡15年來維持在1.2左右的整體生育率去年跌至1.16,若按目前的外來人力增長趨勢,以及引進新移民的步伐來預測,新加坡總人口(包括居民與非居民)預計到了2020年將低於600萬,到了2030年則比690萬低得多。
為了鼓勵生育,政府各種花紅補貼優惠政策不斷,但依然改變不了生育率低迷的事實。針對這種情況,有一位議員問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政府會否因TFR(整體生育率)低迷而修改移民政策?總理公署部長楊莉明指出:不會!
原話是:「在現有的移民率下,我們幾乎達到自然替代TFR,因此移民政策預計不會有重大修改。」
看到這邊也先別泄氣,雖然政府說移民政策不會有大的變動,但是卻給出了一個篩選新移民的標準,比起說會放鬆但是沒有具體標準,這個不是更實在一些嗎?
所以,部長說的是:
政府對於接納的新移民有所篩選,因為新移民會影響新加坡如何塑造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因此政府會優先考慮那些不只能對新加坡有貢獻,也做好準備要在新加坡落地生根,也能很好地融入本地社會的人。
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段話究竟釋放出了什麼信號。
1. 對新加坡有貢獻的人

「政府會優先考慮那些能對新加坡有貢獻的人。」好了,話說的很明白了。畢竟,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享受各種福利政策,同時也意味著要準備成為新加坡的一份子,必然要做出貢獻的。這其中,個人的薪水和納稅情況是最直觀的。 (數字是不會說謊的,你的薪水跟Tax是最直接告訴政府你有沒有貢獻的)
同時,如果是自雇就業者,比如說持自雇SP和EP的同學,持創業准證的同學,其公司的營業收入、僱傭新加坡員工的人數、所繳CPF、公司的納稅情況等等,都將是重點考察的對象。
在提交PR申請時,這些在準備個人材料和填寫表格時,都需要額外留意,重點突出。所以說,整理提交材料也是有技術含量的好嗎,大家不要忽視了!
2. 做好準備要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人

這個也比較好理解。比如說在新加坡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在新加坡也結婚生子;沒有什麼大的違法犯罪記錄等等。
有專家其實也會發現一個現象:就目前來說,有些人雖然在新加坡時間比較久,比如說70後一代,但是之前一直沒申請PR,(可能覺得PR和准證差距不大或者是不願意交CPF),現在如果要申請(準備買房或者小孩上學),真的不容易申請到。
總之,只要情況可以申請,還是建議大家儘快申請PR,不要等到需要用到PR身份的時候,再臨時抱佛腳。
3. 能很好地融入本地社會的人
這個分很多方面。有本地教育經歷是一大優勢,因為容易適應,個人觀念和本地接近,對國家有認可度高。特別是最近新加坡還放開了留學生申請PR,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此外,對於在這裡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趁年輕把握時間申請,才是正確的選擇,一旦年齡大了,要求高了,你原有的優勢就不是優勢了。
好了,說完上面的個人條件,我們再來說說,在申請PR時,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錯誤,規避風險呢?
1. 準確全面準備要提交的材料
新加坡移民廳要花4-6個月時間來審核你的資料,想必是相當仔細地查看。所以在申請時,要避免出現資料不齊全,資料填寫錯誤,資料不符合規定等情況。在提交材料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準確填寫申請表和準備資料。
我們先看移民廳給出的材料清單:


但是!對於需要遞交的文件,材料清單是一個大體的標準。但是對於個人來說,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還需要一些額外的文件,有一些是進入系統遞交完表格才可以看到的,而且是必交文件,一旦沒有,不能上傳,就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而文件的上傳和交費需要48小時內完成。所以,要事先想到可能需要遞交的文件,提前準備好。
2.熟悉最新的網上提交流程
從2017年12月18日起,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PR)的程序將發生改變,申請者須上網提交所需資料,無需再預約親自呈交申請文件。
在這邊也希望大家申請成功!落地生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