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新加坡,接受或贈予1元都算受賄或行賄。
越是臨近退休年齡的公職人員,越是不敢貪。
任何人都可能是告密者,包括自己的朋友、同事以及生意夥伴,甚至自己*親近的人。
如果制度不配套的,高薪也不一定能養廉。

內容簡介
新加坡,一個曾經的嚴重貪腐之地,變為如今連續16年全球廉潔排名前十,並在2010年躍居世界廉潔排名第一,僅僅是高薪養廉嗎?當然沒那麼簡單,書中通過大量鮮活案例、圖案圖表來告訴讀者,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比如:沒金額限制,受賄1元也可能坐牢;不管是否實施,一句話也可能坐牢;喝一杯咖啡,可能丟掉幾十萬的養老金……
作者簡介
呂元禮,政治學教授,供職於深圳大學新加坡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MPA教育中心,受聘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長期研究華人政治文化與政黨政治,重點研究新加坡政治和李光耀思想,其2007年出版的《新加坡為什麼能?》一書受到中國與新加坡高層關注、推薦,成為黨政幹部熱門讀物。

目 錄
為什麼能:李光耀喜歡講硬道理
一 領導人的政治意志是治貪關鍵
二 一旦貪腐必遭揭發、處罰
三 對很小的貪腐處以相對很重的懲罰
四 讓腐敗者身敗名裂,傾家蕩產
五 制度見效要靠利於其運作的整體風氣
六 反貪機構「權比天大」
七 公務員須有符合市場水平的足夠薪酬
八 讓廉潔成為執政黨生存的第一需要
如何更能:治貪腐還要講大道理
後 記
媒體評論
《新加坡為什麼能?》一書對新加坡廉潔舉措有所論述,並將其廉政體系歸納為「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貪;以薪養廉,使人不必貪;以規固廉,使人不能貪;以法保廉,使人不敢貪」。
據說,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對上述歸納頗為認可,甚至能夠加以背誦。他在為該書所作序中提到的「短短几行字,就概括了我們積累經年的治國方略」,指的就是上段文字。

免費在線讀
2007年,筆者曾撰寫出版《新加坡為什麼能?》;2011年6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拙作《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則是前書的續篇。其著手雖在獅城,其著眼實在中國;其潛台詞是「新加坡能,中國應當也能」,其出發點是「新加坡能,中國如何更能」。
「為什麼能」的緣起
筆者於1987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生班,並曾留校在《理論動態》編輯部工作。也許是黨校的學習和《理論動態》編輯的訓練,使我後來的新加坡研究更多一份「當下的關注」,一種「中國情懷」。
2005年年初,黨中央開始對全體黨員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保持先進性」的說法,讓我想起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與記者的一段對話。
有記者問,作為人民行動黨(簡稱行動黨)創黨人,你最引以為豪的是什麼?李光耀回答說,最引以為豪的是行動黨長期執政,並能保持活力和誠實,而沒有淪落為一個衰敗和貪污的黨。
我想,先進性是一個抽象概念,對於執政黨來說,其具體內涵就是活力和廉潔。新加坡在一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能夠保持活力和廉潔,其成功經驗對中國就具有值得借鑑和便於借鑑的雙重價值。於是,我計劃寫一本書,其標題為《新加坡:一黨長期執政何以保持活力和廉潔?》。
先進性教育一年半過去了,但筆者的撰著並未完成。2006年10月,黨中央又發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號召。
我想,新加坡也許在民主、人權、自由等方面受到西方批評,但其社會的和諧卻值得稱道。例如,就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言,新加坡被譽為「花園城市」;就人與人的和諧而言,新加坡作為一個多元種族、語言和宗教的國家,卻能夠在人口密集的島國營造出種族和諧、宗教寬容的局面。於是,我決定將拙作內容擴大為廉潔、活力、和諧三方面,並將它們與行動黨的黨徽相聯繫。
行動黨的黨徽是白底、藍圓和紅色閃電。「白底象徵純潔,強調的是廉潔;閃電象徵行動,要求的是活力;藍圓象徵團結,注重的是和諧。」這裡,一、三、五句話是行動黨的原話,二、四、六句話是我的引申。這些引申也符合行動黨的原意,並獲得他們的認同。
我之所以這樣引申,是因為我感到,廉潔、活力、和諧既是新加坡的最大亮點,也是當前中國最為迫切的目標。全書圍繞行動黨黨徽的上述三重象徵加以論述,意在揭秘一黨長期執政何以保持活力和廉潔,解析和諧社會是怎樣建成的。
拙作寫畢之後,書名卻頗費思量。恰在此時,我從網上讀到中國台灣《天下》雜誌刊登的《新加坡為何有權有廉又有能?》一文的節選;讀罷,我又專門到圖書館閱讀該文全文。
文章在介紹過新加坡「有權有廉又有能」的傲人成績之後說:「這不能不讓人問起那個心中有點不太情願的問題:為什麼新加坡能?」我砰然心動,脫口而出:就是它!我將文中的問句加以變化,將書名確定為《新加坡為什麼能?》。
治貪,為什麼能?
《新加坡為什麼能?》一書對新加坡廉潔舉措有所論述,並將其廉政體系歸納為「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貪;以薪養廉,使人不必貪;以規固廉,使人不能貪;以法保廉,使人不敢貪」。
據說,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對上述歸納頗為認可,甚至能夠加以背誦。他在為該書所作序中提到的「短短几行字,就概括了我們積累經年的治國方略」,指的就是上段文字。
2011年1月,廣東人民出版社邀約筆者撰寫新加坡反腐保廉的專著。考慮到有關著述對於中國的借鑑作用,筆者毅然放下正在進行的其他課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加坡治貪的研究中去。
新的著作必須避免雷同,另闢蹊徑。恰在此前的2011年年初,新加坡出版了《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硬道理是相對於大道理而言。
一般來說,大道理強調原則,硬道理注重實效。喜歡講硬道理的鄧小平說:「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無獨有偶,李光耀也是「不在乎理論漂不漂亮、優雅不優雅。如果沒有用,就換別的來做」,並認為制度、政策不是因為好才可行,而是因為可行才好。
因此,硬道理就是管用、可行的道理。有感於此,筆者計劃將新書起名為《新加坡治貪的硬道理》,並總結出「領導人的政治意志是治貪關鍵」等八條硬道理。
如果一百個腐敗分子只有一個被揭發、受懲罰,腐敗者就會存有極大的僥倖心理,即使面對死刑的懲罰,也可能鋌而走險。
為了不讓腐敗分子漏網,新加坡在治貪方面實行了雖不好聽、但很管用的「有罪推定」,即任何人財產或生活狀況超過其正常收入,卻不能做出合理解釋,即被視為貪污。例如,「你的銀行戶頭裡有200萬元,但你每月的收入是1萬元,那我們會先假設你受賄,直到你證明你有能力賺取這麼多錢為止。」
因此,「新加坡所建立的制度,不是假設沒人會貪污,而是確保一旦有人貪污受賄,必會被揭發並面對處罰。」於是,「一旦貪腐必遭揭發、處罰」,就成為新加坡治貪的硬道理。其特點是「捉貪高機率」。
新加坡行賄受賄的最高處罰是坐牢5年或罰款10萬元,或兩者兼施,遠不及在公共場所塗鴉被判鞭刑、販毒被判絞刑來得可怕。因此,其治貪的嚴厲並不表現在重罪重罰,而是表現在輕罪重罰。
新加坡《防止貪污法》對賄金無最低金額限制,在一定情況下,給予或接受1元錢就算貪污,就要坐牢。這不近人情,卻十分可行。理由是不接受1元錢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而坐牢是任何人都害怕的。用任何人都害怕的懲罰,去讓人做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其結果是既少有人賄賂,也少有人坐牢。這叫著以刑去刑。於是,「對很小的貪腐處以相對很重的懲罰」,就成為新加坡治貪的硬道理,其特性是「對貪零容忍」。
書成之後,出版社建議將書名改為《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新加坡華人占多數與一黨長期執政的特徵,表現出與中國相近的國情。
一般來說,華人重視家庭親情,也容易衍生裙帶關係;一黨長期執政則容易滋生驕傲,產生懈怠,腐敗現象也常常相與伴隨。但是,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占多數的國家,卻能夠在一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被世人公認為很好地控制了貪污。這難免讓人們不由自主地追問: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
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這既是對獅城的叩問,也是對當下的拷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