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康生活、安全出行
為實現「健康生活、安全出行」的願景,陸交局計劃未來將更多街道空間用於公共運輸、主動出行及社區使用,提升社區的空間活力;使用更環保的交通工具,打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降低陸路交通死亡率,創建更安全的出行環境。
重塑街道空間。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周至少需要進行150分鐘的鍛鍊活動,最便捷的就是在日常出行中多採用步行和騎行方式,為此新加坡將改變城鎮規劃和設計理念,重塑街道空間,通過加寬步道、增設騎行專用道及便民設施等向走騎搭模式提供更多空間,為步行、騎行等主動出行方式創造更便利的出行環境,將街道打造成充滿活力的社區空間。

更多有蓋步道。到2030年將有80%的家庭位於距離地鐵站步行10分鐘的範圍內,為打造更舒適的步行環境,到2040年,新加坡將增設150公里的有蓋步道,同時還將建設更多地下連接空間。
更環保的交通工具。到2040年,公交車、計程車、私召車將全部轉為清潔能源車輛,包括電力和混合動力車;通過重新審視機動車監管、註冊及排放機制,鼓勵私人購買機動車時更多選擇新能源車輛。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還將有效降低噪聲污染,為民眾打造更安靜的交通環境。

降低死亡率。未來新加坡將從民眾意識層面、基礎設施層面以及科技技術層面多管齊下,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打造更安全的出行環境。在民眾意識層面主要通過民眾自覺、被動教育以及強化管理形成安全、文明的出行習慣;在基礎設施層面主要通過劃定自行車專用道、完善道路標識、加裝減速帶、增加右轉燈等提高出行安全性;在科技技術層面主要通過在公交車上安裝撞擊預警系統等讓民眾乘車時更安全。

Singa

pore

結語
新加坡陸路交通總體規劃2040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全民的理念,從出行文化養成、規劃理念轉變、基礎設施提升、安全環境塑造、新型技術應用等多個方面,回應市民心聲,為未來20分鐘市鎮、45分鐘城市、包容性的交通系統以及健康、安全出行三大願景的實現提供了系統性規劃。
供稿:綜合研究所 梁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