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加坡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特別是成為僅次於日本的海外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
新加坡並沒有像國內一樣,倡導閉門不出以及出門要戴口罩等,民間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
而實際上,政府還是做了很多事情的。
新加坡人力部要求2月8日過後返回新加坡的工作證件持有者,須在入境前徵得人力部的同意。
教育部要求各大學取消50人以上的大型講堂課和活動,政府學校都停止每天早上的升旗禮等。
陸交局免費發放30萬個口罩給私召車和計程車司機!每名司機會獲得4個,另外,所有計程車和私召車司機每日需測量體溫兩次。
新加坡政府也將疾病暴發應對系統(DiseaseOutbreak Response System Condition,簡稱DORSCON)從黃色調整至橙色,目前只在最高紅色級別之下。

(圖:來源自網絡)
對於防控...傳播途徑將直接影響新加坡的布控措施...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公布病毒傳播途徑,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冠狀病毒空氣傳播,已知的病毒傳播途徑仍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身體接觸。
那麼...說簡單點究竟是什麼呢?
新加坡第一夫人何晶有熱心解釋了...

(圖:來源自網絡)
她這樣解釋道:
病原體的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是有區別的。
我們打噴嚏和咳嗽的時候,新冠病毒隨著鼻涕、咳痰等飛沫帶出體外。
飛沫從口鼻飛濺,落到地上或其他表面,或濺到其他人的臉部、衣物或雙手,但這並不形成空氣傳播。
空氣傳播指的是空氣中的氣流帶著病毒或細菌飛揚,或是病毒或細菌附在微塵顆粒在空氣中漂浮很長時間。
新冠病毒體型相對大,類似於非典(SARS)冠狀病毒。
對於新冠病毒是否能空氣傳播,我們即沒有證據證實,也沒有證據證偽。
但是,我們務必不可把飛沫傳播與空氣傳播混為一談。
空氣傳播的一個要素是病原體在空氣中漂浮相當長一段時間,哪怕過了幾個小時,也可能仍存在空氣中,在人們呼吸時進入人體。

(圖:來源自網絡)
僅僅因為飛沫在落地之前在空中飄蕩了幾秒鐘,並不因此成為空中傳播。
讓我們謹慎應對,未來有可能變為悲觀,也有可能讓人謹慎樂觀。
我們的一些確診病人正處於危重期,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一些在加護病房的病人或許會突然病情惡化,或許會出現死亡病例。菲律賓和中國香港也面對同樣的情況。
至少有一份醫學報告指出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現象,那就是「細胞因子風暴」——人體免疫系統進入超負荷運轉狀態,反而開始攻擊自己的器官。
還有一份醫學報告來自武漢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主任,這份報告指出,淋巴細胞是否突然減少,是危重病人能否捱過去的關鍵因素。
這些是各個醫學團體分享經驗和醫學意見的各種努力。

(圖:來源自網絡)
儘管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開發疫苗和各種救治方案,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更明確地知道如何對付新冠肺炎。
在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各種不便和爭論,我們應提高警惕,保護自己,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好好吃飯,多喝水,鍛鍊身體。
...
所以...防控真言就是:
多休息
多吃飯
多喝水
多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