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行動黨在盛港集選區輸給工人黨。(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從前大選之後,如果執政黨成績不很理想,領導人會趕在眾人之前做個自我診斷,說出問題所在,然後開個藥方,接著藥到病除,百姓又恢復幸福快樂的日子。
那些年頭,在執政黨的自我檢討中,讓百姓不開心的不外是:
組屋建得不夠快
地鐵巴士服務不到位
公積金讓人提得太慢太少
湧入的外地人太多太雜
這是有形的問題,是夠棘手,但基本上是技術問題,難不倒部長和高官;他們是算計高手,系統管理專家,這些問題一年半載就能擺平。
問題擺平後,隨著展開宣傳,舉行官民對話,撫順情緒,培養感情,再向反對陣營使出幾記辣招,然後就準備下一回的大選了。

教育部長王乙康帶領行動黨團隊走訪三巴旺集選區時,與選民「互贊」。(海峽時報)
這是行動黨的葵花寶典,歷代傳人練成後就下山,藉此縱橫武林半世紀。
在世界其他地方,經濟上軌道後,政治往往跟著解禁,言論百花齊放之下,一黨獨大無從維持。
有識之士說,行動黨洞察世事,應該知道自己是逆流行船,只是延遲那天的到來,想用借來的時間增強國家的底氣。
2020年大選後的今天,那一天到來了嗎?
內政部長尚穆根在選後的談話值得玩味。這位政壇鐵漢說,行動黨需要來個soul- searching, 也就是往心靈深處探究一番。

內政部長尚穆根領導的行動黨義順集選區團隊7月11日到忠邦城謝票。(海峽時報)
知我心也必須知人心,必須探究民間的不滿和憤慨。這涉及人的感觸和情結,源自內心深處,捉摸不定,邏輯分析不出,電腦推算不得。 而且,很多人溫飽之後,心裡還有一股氣,難以排遣,只好等著五年的那一次機會。
這回大選,執政黨高壓的手段,族群歧視的指控和反指控,過度包裝的平民形象,加上疫情帶來的不安,帶來社會那股焦躁不滿的情緒,也為反對黨帶來近百分四十的選票。
研究現代政治的人說,除了三餐溫飽,個人的尊嚴一樣重要,新加坡選民也不例外。對遊戲規則的操弄,不僅有損反對黨,也讓選民覺得不受尊重,覺得自己被當傻瓜;一口否定某個族群擔任最高領導的可能,傷害到的不僅是一個人物,而是一族的人。

新加坡即將慶祝第55屆國慶,很多居民已經在政府組屋區張掛國旗。(海峽時報)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身份認同政治」 —— 西方近年流行的政治理論。個人的身份認同,個人和所屬群體的自我感覺,包括有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和尊重,大大影響人們在政治上的抉擇。
這樣的政治,對世界任何一地的領導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都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內才外才兼備,才能贏得一屆又一屆的選舉。
對行動黨來說,這是政治的深水區;用了幾十年的武林秘籍里,似乎沒有能夠讓它涉水而過的絕技。
這到了領導人學習全新招數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