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未來三年投入四十六億新元
新加坡財政預算重視科技創新
經濟日報訊 記者蔡本田報道: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日前批准政府撥款法案,標誌著新加坡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正式生效。
綜觀預算案,其涵蓋內容廣泛,除打造安全家園、重視社會保障、關注民生福利和提升外交國防外,還將落實政府提出的未來3年投入46億新元(約合人民幣230億元)相關新經濟措施,協助企業提升產業技能,繼續把新加坡打造成全球和亞洲科技、創新和企業樞紐,讓民眾搭上第四次工業革命順風車。
創新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受益於科技創新的新加坡政府十分關注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契機,在2016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就已宣布未來3年投入45億新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為工商領域制定23個產業轉型藍圖,行業包括占新加坡經濟總量比重超過八成的食品製造、餐飲、零售和物流等。
自產業轉型藍圖推出至今3年來,新加坡產業轉型進展良好,提高了整體生產力,使新加坡過去3年按員工每小時實際增值計算的生產力,每年增長3.6%,高於2012年至2015年期間每年1.6%的增幅。去年,在世界經濟極不確定乃至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新加坡經濟仍同比增長3.2%;過去5年來,新加坡人均年實際收入保持中位數增長,達3.6%。
未來3年,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新加坡政府將繼續堅持「政府搭台、企業登台唱戲、員工參與發展」的成功做法,重點圍繞科技創新、企業轉型和個人發展三個方面,推動產學研創新與合作,加大企業扶持與轉型升級,提高員工技能素質並實現充分就業,促進經濟穩步增長。
在科研創新方面,新加坡政府將注入更多資源,支持本地大學和研究機構科研與創新,培養更多科技創新方面的人才,並建立更廣泛的國際夥伴關係;在科研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協助農業與食物生產行業轉型;在淡馬錫理工學院設立水產養殖創新中心,以增強新加坡在糧食供應方面的韌性;在南洋理工大學設立能源創新中心,推動能源產業創新;整合現有多個國內外人才實習計劃,形成單一的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等。
在企業轉型方面,新加坡政府將以企業為中心,進一步打造「強而有力、有競爭力且注重創造價值的公司」。具體舉措包括:通過產業轉型藍圖的實施,提高生產力;通過企業擴展計劃,幫助企業適應國際化環境並走向國際化;通過創新代理人計劃,讓更多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進入企業;通過為中小企業合資基金增加撥款,促進中小型企業成長;通過創立單一企業融資計劃,規範融資渠道和提高融資效率;通過擴大中小企業數碼化範圍計劃,幫助企業培育更多有影響力以及規模更大的科技力量,加快轉型升級。
在員工自身發展方面,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國民素質教育,創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注重對個人職業技能培訓,多措並舉鼓勵人才創新,目前採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確保每一位國民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強化工友、企業、工會以及各大商會的多渠道分層次培訓職能,通過分門別類的培訓提高員工就業能力;推出專業人士轉業計劃,從而讓他們了解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成為復合型人才;延長職業支援計劃2年,僱傭40歲以上員工,國家將給予企業補助;將現有各種實習計劃整合成單一的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