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汪老師學園、玲子傳媒主辦,中國文化中心支持的《名家講座——尤今:生活與創作》在文化中心舉辦。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與聽眾暢談寫作心得,許多喜愛尤今作品的學生、老師慕名而來,與尤今進行近距離交流。中國文化中心主任、中國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主任肖江華,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林得楠,汪老師學園創辦人汪潔等出席了活動。


尤今有著近30年的教書生涯,雖然現在專職寫作,但她的作品仍伴隨著青少年們的成長。尤今的作品每年都會被新加坡多所學校選為課外輔助讀本,同時也是許多大學研究生的研讀本。此外,尤今的作品《敘利亞的賣水人》、《綠毛龜》、《另一種「讚美」》等也被列入中國多本中小學教材。
尤今在講座中分享了她的兩個創作理念。一是從「胸有成竹」的典故中領悟的「創作來源於生活」,尤今也通過自己生活中的點滴故事,分享她寫小品文、小說和遊記的心得。在尤今的講述下,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聽眾了解作家的內心世界,也讓聽眾從中領悟人生的道理。
尤今分享的第二個創作理念來自義大利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故事,她說,「石頭裡有巨人,文學裡也有巨人,它就是每篇作品的立意和閃光點。」每一個「巨人」的誕生都少不了藝術家的慧眼與匠心,只有用心去發現、去打磨才能夠創造出觸動心靈的作品。尤今就是這樣一位作家,她把創作融入生活,多年來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小說、散文、小品、遊記等194部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在她的作品中長大的人們。

講座使出席的老師和學生們受益匪淺。來自汪老師學園的楊青老師表示,講座讓她深刻感受到了中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之一,並以自己的一位中文老師而感到驕傲,「要讓孩子們產生樂趣、在快樂中學習,我們身為中文老師任重而道遠,每一節課不單單只是教授功課、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傳播給孩子們一種積極的、充滿樂趣的語言文化,讓他們真正的喜歡上這門語言、感受到這門語言的魅力和重要性。」

講座通過作家尤今的分享,倡導人們從生活中尋找美和靈感,鼓勵青少年鍛鍊中文寫作能力,推動中文寫作在新加坡的發展。三年多來,中國文化中心與40多個本地學術機構、文藝團體攜手開展文化講座、藝術展覽、戲曲演出等活動,致力於推廣中華文化在新加坡蓬勃發展。此前,文化中心相繼與本地機構合作舉辦了「張妙陽:暢談我的朗誦與配音路」講座、「京遊記」林海燕分享交流會、「許振義:中國民間文藝與新加坡華族文化塑造」講座等,透過本地名家的視角闡釋中華文化,帶領聽眾了解中華文化在新加坡的歷史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