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現成群蠓蟲民眾苦不堪言,非洲兄弟居然居然...欲將其吃到「滅種」
「它們雖然不蜇人,但是風一吹就飛進人的眼睛,好幾次跑步都遭殃,我也擔心會把蟲子吸進肺里。」
「我附近很多鄰居已習慣在夜裡緊閉門窗,以免蠓蟲飛進家中。有一次忘了關窗,結果吃飯時有蟲子掉進飯里,很不衛生。」
...
這就是現在新加坡蓄水池旁邊居住小夥伴的真實寫照...
據說這些蠓蟲出來是醬紫滴...

(圖:來源自網絡)
這絕對算得上是惡夢...
新加坡班丹蓄水池飛蟲漫天,成群結隊的蠓蟲(Midges,學名為Chironomide)從蓄水池池邊竄出,越過馬路飛進附近組屋單位,影響居民的生活作息。
據說...出來的陣仗直接就是鋪天蓋地...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目前有57種蠓蟲,出現在蓄水池邊的是其中一種無害蟲子,它們通常在6月前後在蓄水池岸邊水面及泥灘中產卵。
受炎熱和潮濕天氣影響,位於班丹蓄水池附近的組屋的蠓蟲活動有所增加,它們雖然不咬人或傳播病菌,但會造成干擾。
新加坡正採取措施控制蠓蟲數量,包括在蓄水池和附近組屋底層噴灑殺蟲噴霧。
到現場就能感受到那份扯淡...
在班丹蓄水池,只見池邊石頭及草叢間,藏著無數隻蠓蟲,體積雖不大,但數目驚人,成群飛竄,讓人難以躲避。

(圖:來源自網絡)
這讓附近的居民是苦不堪言...

(圖:來源自網絡)
蠓蟲通常在6月前後大量產卵,並在三個星期內長成飛蟲,但是壽命不長,不足一星期就死亡。蠓蟲喜歡在平靜、水深及溫度較低的池面產卵,因此蓄水池成了它們繁殖的溫床,尤其是天氣炎熱及下雨天,更是產卵的高峰期。
目前,新加坡公用局在蓄水池兩處裝置由20多片巨網組成的「網牆」,阻止蠓蟲飛到對面組屋。當局也張貼告示通知,將於7月29日至8月4日之間每天兩次到場噴霧殺蟲。

(圖:來源自網絡)
公用事業局正密切關注情況,並加強管制,以控制蠓蟲數量。這包括清除浮動結構和石頭上的卵塊,在水中加入殺幼蟲劑,在蓄水池堤防、溝渠和附近的植物群進行每日兩次的噴灑殺蟲噴霧,並在夜晚於抽水站開啟聚光燈吸引蠓蟲,避免它們飛往住宅區。
此外,公用局每天也將為受影響的組屋和附近地區進行兩次檢查,並把噴灑殺蟲噴霧的範圍擴大至附近組屋底層。
當局建議居民在窗口或大門裝置防蟲紗網,阻止蠓蟲進入家中。公眾若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公用局24小時熱線:1800-2255-782。

(圖:來源自網絡)
不過,這些看著讓人發毛的小東西...
在非洲兄弟眼裡,居然是難得的美食!!!
在人類VS飛蟲這大混戰中,非洲蠓蟲可以說是敗的最慘的部隊沒有之一...
在人類眼中,所有其他動物約等於能吃...

(圖:來源自網絡)
處於熱帶的非洲,各種飛蟲長得也都比其他地區大了幾號...
非洲維多利亞湖邊的蠓蟲們位於東非高原的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每年雨季來臨,維多利亞湖的水中就會出現數以萬億計的蠓蟲,它們成群結隊地飛行,據說密度之高可以令人窒息...
不過正因如此,抓這些蟲子也變得很簡單,拿個沾了水的盆兒用力一揮,蠓蟲撞到盆地會昏倒甚至死亡,輕輕鬆鬆就能抓一鍋...

(圖:來源自網絡)
既然作為昆蟲的一種,蠓蟲自然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易於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這樣理想的食物資源,對物資貧乏的非洲人民來說,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非洲人民就把這些蠓蟲碾碎、和泥然後放在石板上油炸,注意一定是導熱性能均勻的石板,不然一不小心就給糊了,這些飛蟲中的裝甲部隊,就這麼變成了滿足人類口腹之慾的食物。

(圖:來源自網絡)
據說這些像漢堡肉一樣的蠓蟲肉餅,一塊中就包含了大概50萬隻非洲蠓蟲...

(圖:來源自網絡)
營養物質是普通牛肉漢堡的7倍,還是帶著雞肉和杏仁兒的香味
你們自行想像一下這詭異奇妙的味道...

(圖:來源自網絡)
雖然看過了不少昆蟲盛宴,按理說也早就該見怪不怪了,但這樣一口下去,就是50萬隻蠓蟲的肉餅...
不知各位看官有膽嘗試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