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分別介紹了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裡的特色建築。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介紹新加坡內各種匠心獨具的大學建築。
1)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拉薩爾藝術學院是新加坡私立藝術大學,在1984年由De La Salle修士McNally 建立。身為一所藝術高等學府,自然應積極拓展建築創意的疆界,而拉薩爾藝術學院的建築正體現這樣的精神。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在建築界備受矚目,曾贏得新加坡建築師協會 2009 年 PUSH 獎,2008 年度建築獎,新加坡建築師協會第 9 屆設計獎和以及2008 年總統設計獎。

這個校園由新加坡雅思柏建築設計事務所 (RSP Architects) 傾力設計,巧妙地重新設計空間。就外觀而言,由內嵌花崗岩板的黑色鋁板構成的外立面令人敬畏,不同大小的窗戶將城市風景納入眼帘。

拉薩爾藝術學院外表皮採用了顯的較為理性和嚴肅的石材和鋁板,內部整體設計則充滿了不規則幾何形體,共六棟七層的建築體,每一層平面都為不規則形狀,且上下不對位,從而導致每一層都傾斜了不同的角度。外立面玻璃牆和單塊玻璃鑲板採用獨樹一幟的黑色框架結構,不同的單元之間由傾斜在人行天橋連接,視覺效果極佳,具有驚艷的圖形效果。

它的設計從地質學汲取靈感,建築群圍繞一個中心空間而建,精雕細刻勾勒出「深山峽谷」的景象,多個連接走廊和天橋也讓人感覺猶如置身自然景觀之中。光線和空氣在建築之間暢行無阻,營造出運動和能量的動態氛圍。

拉薩爾藝術學院新校園,擁有1500平米的展廳,三個劇院,圖書館和人造大草坪等設施。另外,所有設施和樓棟,都被一個巨大的智能遮陽篷罩在下面,在保證氣溫、採光的情況下,也為整個建築的外部形象添加了大氣的一面。
2)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SUTD)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校園設計反映對現今教育機構面對不斷改變的需求的深刻理解。連接度、協調性、共同創造、創新及社交性組成了非線性設計的核心,該設計將人們、思想和創新結合在一起。

SUTD 由 DP 建築師事務所所設計,它們將建築設計成一個 24/7 互動性校園,鼓勵學生、教師和專業人員之間進行跨學科互動,認為互動是改革教育模式的關鍵。為了實現這一個目標,它們將設立了非正式會議和工作的空間。該建築的布局適應性很強,符合未來教學的靈活性和技術的綜合應用。

SUTD 的校園院系分布並重疊在四個連接塊內,強化各學科間的相互作用。促進互動的各種方案,如教室、實驗室和會議室,皆是垂直和水平相連的。由於設計方案,以及作為連接的空隙和樓梯,無論是大社區還是小社區都可以形成集群。



SUTD 是一個高度可持續的建築,利用具體的設計策略來抵消新加坡的熱帶氣候。依據風與方位的研究,自然通風原理與冷卻技術應用在了被覆蓋的人行道和立面的遮陽百葉上。通過對色彩的應用,和立面種植、綠色屋頂露台和空中花園內的植物群,使整體設計符合新加坡的自然景觀。


3.新加坡管理大學(SMU)
耗資7000萬元,新加坡管理大學建造本地市中心可以原地「自給自足」的凈零能源建築。薈萃樓設有光伏系統,可以供應大樓所需的能源。大樓設計符合新大的體驗型教學模式,樓內還特別開闢起步公司園區,為新大學生和校友提供創新和創業環境。

超越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等頂尖大學,SMU大學的法學院(SOL)和李嘉誠圖書館在2014年全球50座最佳法學院建築中排名第17位,是亞洲唯一一所躋身該榜單的大學。根據排名報告,該獲獎的建築因其獨創性,美學美感以及創造適合法律研究環境而被選中。

李嘉誠圖書館被描述為玻璃和綠化的現代傑作,層層疊疊的窗戶覆蓋著茂密的植物,室內空間為學生提供了自然的天窗採光和便捷的工作站。

另外,SMU的Kwa Geok Choo法律圖書館也是他們值得一提的建築,採用獨特的建築形式,讓人聯想到珍珠。它戰略性地被放置在最高點,象徵著「靈感燈塔」,旨在照亮SMU法學院學生的生活。

SMU在新加坡的心臟地帶提供了開放式校園的環境。自由流動的校園設計反映了SMU教學課程的特色和教學風格,將校園理念融入了其校園建築。

2014年5月,新加坡建設局向SMU的SOL建築和Kwa Geok Choo圖書館頒發了「綠色標誌計劃-白金獎」。同年9月,SMU的所有校園建築均獲得了公用事業局節水建築金獎認證。

4) 新加坡藝術學院 (SOTA)
新加坡藝術學院,簡稱「SOTA」,位於新加坡市政區 (Civic District)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博物館和新加坡藝術館只有幾步之遙。SOTA建校初衷是為有藝術天賦的學生提供自由和富足環境,讓他們早日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發展其藝術視野。空間與環境是型塑人格的重要因子,對於設計及藝術的訓練更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SOTA受限於新加坡稀小的國土空間,無法像台灣關渡半山上的台北藝術大學般自成一格,圍塑探索藝術與設計所需的沉靜與內斂場域,轉而向建築內部發展為表演藝術展演的空間與氛圍。

SOTA 這棟地上十層的建築物是新加坡市中心少數的高層教育建築,由當地知名建築師事務所WOHA操刀設計。另外,同樣知名的 奧雅納(Arup)更提供聲學、劇場、立面及消防等專業服務。


除了教學設施之外,全桉設計包含三座主要表演空間。建築量體上除了以空橋橫向串聯之外,透過立面語彙的轉換,區分上層屬於靜態的教學空間及下層屬於動態的表演空間,兼顧日常教學與專業演出的不同需求,全桉贏得2011年新加坡總統設計獎及2011年RIBA International Awards等重要獎項。

下層包括講台,包含音樂廳,戲劇劇院,黑匣子劇院和幾個小型非正式表演空間。 其設計結構為多面雕塑空間,以新穎有趣的方式呈現周圍的城市景觀,自然通風的設計更讓公眾能夠看到學校的活動。

上層上課區域則是一個簡單而靈活的空間,簡單,實用,明亮,通風,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靈活性和可持續性。

大量綠化是WOHA的經典設計手法,對建築與城市有相當正面的影響。SOTA立面的垂直綠化及虛量體中的自然通風設計為空間帶來舒適的活動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