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於(3月19日)宣布,無論從何國家入境新加坡的旅客,都需接受隔離。但是你知道嗎?百多年前,新加坡也有為檢查傳染病如麻風病的可疑病例,而設立檢疫中心。
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要求所有外來移民必須接受檢疫,才可登陸新加坡。

聖約翰島(Saint John’s Island),早期被稱為棋樟山(Sakijang Bendera),是新加坡南部外海的島嶼,距離新加坡島大約6.5公里,面積約為40.5公頃。
在20世紀中期,聖約翰島成為新加坡一個關押政治犯的集中營和戒毒中心。囚禁的人可多達百人,其中包括林清祥(1950至60年代在新加坡的政治領袖、工會領導人及左翼政治人物)和蒂凡那等人。

(1955年9月,新加坡總督Robert Black爵士視察位於聖約翰島的鴉片戒毒所。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1819年,萊佛士曾下令在棋樟山設立一個以6人組成的訊號站,負責招徠途徑新加坡的商船。
1903年,英國殖民地政府設立檢疫中心,原本只規定只要是從中國南來的船隻,一旦發現有人患有傳染病,船上的人一律接受檢疫。後來,這項規定又改為只要是坐統艙(船票最低)的人,都需要上岸接受檢疫與「消毒」。

當船隻停泊在新加坡的岸上,當地的殖民地檢疫人員會上船為船客逐一檢疫。若出現可疑病例者,其所在的船隻上的所有人將被轉移到聖約翰島建議中心,待檢疫期服滿1星期,才可離去。船隻也需進行消毒工作和防疫檢查才可離開新加坡。

(位於聖約翰島的建築)
島上的檢疫站和戒毒中心在1970年代關閉,不過這裡依然保有非法移民拘留中心的設施。

現在的聖約翰島是新加坡的度假聖地,還是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農業食品及獸醫局(艾威爾新加坡的海洋水產養殖中心)的所在地。

或許你不知道,早期的華人社群把聖約翰島檢疫站誤認成另一座島嶼,龜嶼(Kusu Island)。或許是兩島很靠近,因此被錯稱為「禁龜嶼」。

龜嶼在新加坡南部的外海,距離新加坡主島大約5.6公里,總面積約為8.5公頃。龜嶼擁有多處宗教場所,如馬來人的聖祠,及一座修建於1923年的「大伯公廟」,每年農曆九月的「龜嶼進香」都在此舉行。

(位於龜嶼的廟宇)
龜嶼又稱Pulau Tembakul,即馬來文「山頂島」的意思。原是2片狹小的礁岩層,經過人工填海,現在已發展成為度假消閒的島嶼。龜嶼還保留者華人和馬來人的廟宇讓香客來祈福敬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