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人在後台問小文:
「
在新加坡是不是
工作了就能買得起房子?
」
原來,是有大V在轉發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說過的這番話
「只要你有工作,不需要擔心買房」

*圖源:微博 價值投資日誌
這短短一句話可謂
霸氣側漏,信息量超級大
這麼魔幻的一句許諾
被網友紛紛轉發,留言



讚嘆聲不絕



要知道,以往稱嘆新加坡
總有人來diss小島的 先天缺點
比如,這島小的好像「一個縣」
太熱了,沒資源沒土地...
這卻是一個少有的沒人diss的帖
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
讓「扛精」都沉默了!

「
真的能做到嗎?
」
1
新加坡,許下承諾
這段話,是在一次訪談節目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語出驚人


主持人問:聽說新加坡年輕人畢業後月薪4000新幣,就買得起組屋,是嗎?
李顯龍:可以開始買組屋,並且貸款可以通過他們的公積金每個月還,逐步還。
如果你月薪四千塊錢,就是夫婦兩個人加起來四千塊錢,這個四千塊錢很普通的,你可以買四房室的組屋,這個是我們的政策,並且是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新加坡公民其實不需要擔憂,因為我們確保只要你有工作,基本上你應該可以買到屋子的。

別說是訪談節目了
就算是群眾大會上也這麼
做出過承諾
「政府將保證每個有工作的
新加坡家庭都能
負擔得起他們的住家」

報道來源:聯合早報
月收入
1000新幣的家庭
買得起二房式組屋
2000新幣的家庭買得起三房式組屋
4000新幣的家庭買得起四房式組屋
精確到人群,精準到收入
這,不光是承諾
也是 決心和勇氣!

「軍令狀」即出,新加坡做到了嗎?
有一件事是明確的
那就是——新加坡曾做到過!
咱們先來看看
人人買得起房子在新加坡
到底有多難?
2
人人買的起房
在新加坡有多難?
新加坡的土地不值錢嗎?
錯,寸土寸金!
新加坡寸土,感受下...
新加坡是城市國家
國土面積僅僅721平方公里
卻裝下了561萬人
已然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
在2013年發布的《人口白皮書》中表明
10年後,人口會多出100萬
現在,6年過去了
新加坡人口從531萬
已經變成了580多萬,更擁擠了

新加坡寸金,感受下...
新加坡一塊商用地產
10年前4600萬新幣買入
現在?!集體求售保留價
飆到了 2億3000萬元
整整翻了5倍

圖源:聯合早報
私人公寓也漲的很快
14區的一座公寓,短短一年時間
每個單位基本上
都漲了15-25萬新幣
在三年內更是翻了近一倍了

那麼,組屋的價格呢?
在這一片商用住宅、私人住宅
三年一翻倍的土地上
新加坡組屋的價格卻
穩的讓人感動
兀蘭,Woodlands
從10年的數據來看
整體並不算是猛漲
跟2012年相比
這個區房價還 降!價!了!

敢不敢拿中心區的組屋說事兒?
敢!女皇鎮靠市區
2011年發生了啥咱不知道
反正,從此之後沒怎麼漲~

寸土寸金,卻人人有房住
相比之下,新加坡飆升的
並不是組屋房價
而是—— 擁屋率和住房面積!
建國初期,新加坡還是貧窮小漁村
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
現在人均住房面積近30平
整整翻了5倍

當時,新加坡居民
基本上都住在貧民窟里
現在,本地居民擁屋率 93%
妥妥的世界之冠
這90%的數據中
可沒有租房的
而都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做到這一切,真的不容易...
3
為了人人買得起房
新加坡政府拼了
新加坡土地有多匱乏?
「國土變大」,那靠的只能是一鏟一鍬
圍海造田的往外擴
規划起來,頂多1公里起跳
為了蓋便宜房子
那也真的是拼了

新加坡建屋局,有多拼?
建國後,新加坡政府就開始蓋房子
用購入的方式
擁有全國80%的土地
便宜買,便宜賣
按政府規劃開發之前的
土地的價格來購買
這就節省了開支

然後就開始蓋房子
土地價格低,房子價格就低
最後再把這種廉價房子
賣給新加坡85%的老百姓
而且,新加坡政府拿了土地之後
就開始搞 100年的規劃
穩穩地計劃,妥妥地蓋!

建屋局蓋房子,有多拼?
剛剛建國,新加坡時任總理
李光耀去函建屋局立下軍令狀
定下第一個5年規劃:
蓋5萬房子
僅僅50多年,高效廉潔的新加坡政府
坐言起行,足足蓋了
超過100萬套組屋

要知道,英國花了30年
才在新加坡建了2萬公共住房
剛從他們手中拿回建屋局
李光耀和其政府就在9個月內
安置了1萬6千人的住房
堪稱「民生奇蹟」,被全球爭相效仿

組屋維持低價,有多拼?
新加坡,有一系列規定穩定房價:
購買面積由家庭人口多少決定
不結婚都買不了房
而且,還給公民發津貼
這才把新加坡一套房的房價
維持在了大約在家庭
年收入的 4到5倍

圖源:海峽時報
大家看到新加坡商用地產和公寓
那價格是怎麼飆升的?
就知道維持組屋價格有多不容易
看看這十年來
可謂是有一有點「風吹草動」
立刻就出 房產降溫政策!

為了建好組屋,有多拼?
「組屋」的質量由建屋局嚴格把關
會採用公開市場招標
通過競爭,由私人開發商來修建
據說,建屋局曾發現
一座樓的某處有問題
要求開發商將 整座樓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