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初起
新型冠狀病毒的話題開始不斷發酵
1月底開始在中國境內擴散
並且「肺炎」話題持續每天在微博上引爆

持續了一陣子的疫情風暴
終於迎來了曙光
微博熱搜第一是所有人期待的好消息
回顧歷程
_
1月23日晚上
新加坡確診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
也就是那位66歲武漢男子攜帶家人來新加坡旅行
緊接著在不超過24小時內
患者增加到3人
_ _ _

圖源:cna
在2月7日
新加坡政府宣布將DORSON警戒級別
從黃色調為橙色
這一行為引起了市民的恐慌
_ _ _

截至發稿前
新加坡的確診病例增加到45人
人傳人的病毒到底何時才能到頭?
我們都期待著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迎著陽光去奔赴所有美好的事情

圖源:新加坡衛生部(MOH)
衛生部出台的防禦措施指出
只有出現發燒、咳嗽和流感的病人
才需要戴口罩
與中國的做法截然不同
這是為什麼呢?
資深政治評論家針對疫情做出分析
_

針對於新加坡政府對抗疫情對策和解析
新加坡資深政治評論家蔡裕林
對此分享了幾點看法
曾著作《李光耀時代VS後李光耀時代》
並配合新加坡獨立50周年出版
他對意識形態和政治博弈有深刻的領悟
專注講授新加坡社會的變遷與應對

圖源:網絡
蔡裕林認為,群眾有國民意識,個人也有權這樣表達;想提醒政府出台強有力的對策,有可取之處。但後來在政府做說明後,仍有人不加分辨,帶著情緒抨擊主辦單位、抨擊政府,似乎就變成散播恐慌情緒,給對抗疫情的努力幫倒忙了。

圖源:歐新社
這次疫情剛擴散到新加坡時,政府面對的情況既有與中國相同之處,也有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流物流空前頻密,新加坡必然會受到波及,不論病毒是來自中國還是其他地方。問題只在於如何應對才能把損失(包括健康、生命、經濟、社會等相關成本)降到最低。

圖源:微博
疫情從武漢爆發,蔓延到新加坡時,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也有了相對真實的了解與掌控。這與武漢疫情從出現感染到擴散,甚至形成大面積恐慌,已有明顯不同。也可以說,政策制定者有了更好的條件,來根據新加坡國情來制定對策。

圖源:網絡
自新加坡衛生部將黃色預警升級到橙色預警後,群眾紛紛到超市囤貨搶購。對比中國疫情爆發後,採取封城等措施,新加坡是否應採取相應對策呢?例如全面封堵,讓新加坡人都呆在家中,停止一切社會和經濟活動?還是像目前這樣根據疫情的發展來逐步應對?
政府根據國情來制定對策
_

圖源:AsiaNews
新加坡作為全球化的大都會,不論經濟、人員還是傳染性疾病,都會有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特別是近十年來,已出現多起影響世界的疫情。因此,面對突發疫情也算是常態了。這形成了新加坡政府的考量,建立在儘量不影響正常經濟、社會活動和人員流動的情況下設定對策。也就是說,新加坡以儘可能維持正常社會運作為出發點。政府最需要做的是防控疫情的發生、擴散與惡化。如果出現社區傳播,就要根據情況來應對,爭取以小的代價贏得這場戰役。

圖源:美洲台灣日報
疫情的發展階段不同、國情不同,新加坡的應對方式自然不同。所說的國情,包括政府效率、國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國民的社會意識與遵守規範的自覺性等。而政策的制定與執行要看長效,不能只求「完美」。
恐慌造成的損失更大
_
比如最近大家議論戴不戴口罩,不少來自中國的朋友,總感覺新加坡政府對帶口罩的態度存在漏洞或太掉以輕心了。必須說,這樣的擔心,絕大數是為了新加坡好,應該得到理解與肯定。

圖源:Facebook@藍彬明
從戴口罩的效果來看,沒有人能否定,規定人人都戴口罩是最「完美」的方案。但真正了解國情的人士卻能明白政府的苦衷。對於戴口罩的問題,新加坡絕不可能照搬中國的方式。全球必然出現口罩整體供應不足,而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新加坡則是一個小國。本地的口罩供應,保證醫護人員和有需要的人不成問題。但讓人人都戴,幾乎是不可能的。

圖源:網絡
口罩是需要每天或數小時更換的,讓500多萬人口每天都戴口罩,也就說明每天要消耗1000萬個口罩。如果出台這樣的政策,卻不能保證大家都能買到口罩,那除了製造恐慌,沒有任何意義。

圖源:ROSLAN RAHMAN
恐慌比疫情造成的損失更大。2月7日在政府調升應對級別後,就有人開始恐慌,搶購食品和日常用品,新加坡各大超市一時間貨架空空。但事實上,就算香港缺衛生紙,會波及新加坡嗎?新加坡的供應鏈完全可以隨時補貨,而進口來源也不只是中國大陸。

圖源:Facebook@Chan Chun Sing
_ _
貿工部長陳振聲在臉書發文稱:「我們的供應鏈是完整的,我們的進口沒有中斷。我們的零售商有充足的供應,並將繼續進貨,以確保每個人都能買到他們需要的東西。」
_
無論是口罩還是衛生紙,如果出現全島排隊搶購,那跟多辦幾場萬人宴沒什麼區別。是更有利於控制疫情?還是會增加傳染風險?如果您的提醒和建議得不到採納,就變成不滿,甚至變成散布恐慌情緒,不會更有利於戰勝疫情。
政府研發出了新型試劑
_

圖源:網絡
新加坡科技研究院研發了一種試劑,能同時檢測肺炎和流感這兩種病毒。目前不採取全面封堵政策,不要求人人都戴口罩,也離不開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作為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都應該積極配合本地政府的應對措施。
_ _ _
大家一起努力
共克時艱
疫情總會過去
迎著黎明的曙光
*本文論點來自於蔡裕林政治評論家 原文出自南洋時評 《蔡裕林:新加坡應對疫情的立足點不能照搬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