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對中國歷史與現狀的觀察與評論,可以追溯到從政初期。上世紀50、60年代,對於與西方的對立,中國曾把李光耀列為「美國和英國帝國主義的走狗」。

到了70年代,中美關係破冰,李光耀意識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勢必出現。
進入80年代之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隨後開始融入既有的國際體系。李光耀判斷,即便如此,中國仍然會保持其獨特性。

到了本世紀初,李光耀多次對中國的前途表示樂觀,他曾判斷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趕上甚至超越美國,除非出現重大的干擾。
本文從蔡裕林《李光耀思想解讀與探究》摘取一些部分,部分文字有刪減或調整,有些則本文不方便刊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加9月10日、16日的兩場活動及新書發布會
中央強大,國家就安全
「你想了解中國,就必須了解中國的人民和社會。5000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為,只要中央政權是強大的,這個國家就安全。如果中央虛弱了,國家就會紊亂。一個強大的中央會帶來一個和平繁榮的中國。每個中國人都這樣認為,這是他們根深蒂固的歷史教訓吸取的基本原則。在短期內,人們不可能背離這一原則。這種心態比GC主義的歷史要長,已存在數個世紀,甚至是數千年了。」(《李光耀觀天下》第13頁)
「他們是這麼一個泱泱大國,有絕對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回歸正軌,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趨勢。中國在重振文明之後會有怎樣的命運和發展,中國人誰也不會懷疑。這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延續了4000年不曾間斷的悠久歷史。」(《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第660頁)

「中國將發展其制度與體制,但完全是中國式的。不管他們的改革會怎樣發展,有一點不會改變,他們將維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李光耀觀天下》第19頁)
按照中國的方式解決問題
「中國人的思維與西方人的思維有差距。老一輩的領導人的思維總體上是一個模式(沒有親身體驗外國);第二、第三代領導人有出國的經驗,但仍然具有強烈的本土意識看問題;之後的領導人不少見過世面,也懂得外部世界的變化,卻因經濟崛起讓自己膨脹起來。越來越想按照中國的方式解決問題。」 (2008年4月29日接受彭博新聞社訪談)
「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我把期望寄托在它們最頂尖的人才身上;那些在它們可塑性最高的年輕歲月里,到海外深造和周遊的年輕人才。......這些留學西方的二三十歲的年輕男女,在思想上最符合中國現代化的需求。這一代人在完全不同的社會裡接觸新思想新知識,二三十年後,它們將改變中國的面貌。也許它們早已意識到,即使中國復興成為工業強國,也只能作為列強之一,漢唐時期中原皇朝的輝煌歷史不可能重現。」(《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第733頁)

「中國有潛能在2050年實現目標,晉升為現代化的經濟體。它可以在貿易和金融方面充當一個平等而負責任的夥伴國,作為另一個主導世界走向的大國。只要中國不偏離重教育、重經濟的現有軌道,中國大可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貿易強國,在國際事務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中國未來50年的一個發展前景:現代化、負責任、信心十足。」(《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第735頁)
除非出現重大幹擾
中國2020年趕上美國
「中國大可憑低成本的製造業爭取眼前的競爭優勢,但長遠來看,北京的決策者其實希望國家經濟重心能朝高增值、有能力製造更多高新職位的高科技領域轉移。中國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私人企業界,由一群衝勁十足的企業家主導,創建更多創意十足的企業機構。然而,在一個主要為國有企業集團服務的產權投資市場,被排擠在外的恰恰就是這些創意十足的私人企業公司。」(2005年3月29日《金融時報》訪談)

「除非出現重大的干擾,以中國目前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來看,它將在2020年趕上美國,然後超越它。」(2013年9月30日)
「鄧小平是個現實主義者,實事求是,講求實效,不強調意識形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推行了20年後,中國處處顯露它將成為亞洲最大、最蓬勃的經濟體。如果能夠避免陷入任何國內或國際動亂與衝突,中國肯定將在2030年成為經濟巨人。鄧小平逝世時,給中國人們留下了一筆巨大和充滿希望的遺產。要不是有鄧小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恐怕也會像蘇聯那樣崩潰。中國一瓦解,西方媒體必也會像憐憫俄羅斯人那樣憐憫中國人。但是如今局勢完全相反,它們不得不對一個強大的中國在今後三五十年的發展潛能再做一番估量。」(《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第700頁)
制定明智、謹慎的方針
「我建議美國向中國打開門窗開始進行非戰略物資的貿易。如今已有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成員國準備支持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不應讓人覺得它有意阻撓。……我重複指出,美國不像蘇聯,它跟中國並沒有共同邊界。」(《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 第516頁)

「中國領導人一再重申他們需要50年趕上美國——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估計。中國目前的領導人都經歷過20世紀50年代XXX和60、70年代YYYYY的這些災難。他們都看過經濟冒進和黨內鬥爭帶來的危害。他們的繼任者不會有諸如此類的記憶。為了維繫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領導人必須確保其繼任者吸取這些過去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制定明智而謹慎的方針。」 (2005年12月19日)
美國視為唯一挑戰者
「我相信中國現在的領導層知道中國還遠落在美國之後,強勁的經濟發展是必要的,但卻不足以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中國需要的是能夠讓國家在各個領域創造和掌握尖端科技的智能發展。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在生物科學和納米技術等方面都領先中國。中國只能在後面追趕,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就受到局限。不過,中國清楚的知道,美國視它為唯一的挑戰者。中國需要和平和穩定的國內和國際局勢,才能在50年或更多年後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2005年5月1日)

「當然,中國人復興的民族使命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中國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實力。中國希望世界接受它本來的模樣,而不是以西方社會的附庸身份被世界接受。」(《李光耀論中國於世界》第xxxvii頁)

作者簡介
蔡裕林,以獨立政治觀察者身份,撰寫時事評論,主要發表在《聯合早報》言論版、新加坡眼等網站。作者曾長期受邀在電台等媒體接受採訪,並以特邀培訓講師身份受邀做新加坡治理、時事課題的公開講座。已出版的著作包括:《新加坡颳起改革風》《李光耀時代VS後李光耀時代》《後李光耀時代何去何從》《新加坡抗疫紀事》等。
2023年,配合李光耀百年冥誕,蔡裕林出版《李光耀思想解讀與探究》一書,希望引發人們對李光耀政治遺產更廣泛的關注與思考,包括:到底是否存在李光耀思想?它的內涵是什麼?李光耀是個怎樣的政治思想家?新加坡模式在後李光耀時代將如何演變?
兩場與李光耀有關的公開講座
今年是李光耀百年冥誕,新加坡天府會、新加坡同安會館和南洋學會,都將舉辦與李光耀有關的座談會和講座。
9月10日(星期天)
紀念李光耀百年冥誕座談會

新加坡天府會將於9月10日舉行「紀念李光耀百年冥誕座談會」,具體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23年9月10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點30分開始
地點: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1 Straits Boulevard
主賓: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會長蔡其生
座談嘉賓: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前國會議員成漢通、蔡裕林
天府代表分享:張春華BBM、鍾瑞琳、彭世韜
大會主席:楊建偉教授
大會主持人:許振義博士
大會司儀:天府會秘書長劉朝霞
服裝:商務便裝
掃碼報名

「新加坡眼」也將同步直播,可點擊下方預約
9月16日(星期六)
《李光耀思想解讀與探究》新書發布會
日期:2023年9月1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點開始
地點:新加坡同安會館,141 Cecil Street
會議主席:同安會館主席陳漢棟
對話主持:南洋學會財政梁勇博士
對話嘉賓:區域媒體人鍾天祥博士同安會館文教主任、聯合早報言論版主任葉鵬飛

掃碼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