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社企向政府尋求支持 盼更好地協助有需要群體

多家社會企業表示,無法憑一己之力,為弱勢群體和需要援助的民眾,提供{低成本}或免費服務。這些社會企業因此轉向政府尋求支持,希望能更好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援助。
位於後港天德聖廟的鄰里法律服務中心,主要為無法承擔費用的民眾提供法律服務。新加坡法律義務辦事處希望服務中心設在鄰里,可以讓不熟悉科技或需要援助的年長人士,更容易獲得法律援助。法律義務辦事處也希望通過與政府合作,為可能被遺漏的民眾提供更多援助。
新加坡法律義務辦事處鄰里法律部門主任蔡承潁說:「我們非常清楚地表明希望填補遭遺漏的地方,為陷入困境的人提供服務。一些人可能無法通過支付能力調查的標準,而不符合獲得援助的資格,或是需要援助的範圍屬於法律援助局或公設辯護人辦公室以外的範圍。」
這個提供社區互助圈的非營利組織,則在政府的協助下獲得所需資源。
非營利組織聯合創辦人表示:「作為一個社會企業,我們需要確保有足夠資金,才能繼續為社區提供服務。所以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政府在資金方面的援助。」
組織接下來也會同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合作,招募更多志願者。政府早前設立的政民合作署,將讓社會企業更容易獲得援助,從而強化國人與政府的夥伴關係,提高我國社會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