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在武吉士街逛街的女士們。(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做女人花比較多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根據的。
大姨媽來了,經痛需吃止痛藥。然而,標榜著專為女性推出、有助紓解痛經的班納杜在超市和藥店的班納杜(Panadol)標價為9.60新元,要比普通止痛藥的7.60新元要貴。

班納杜痛經錠。(Guardian)
女性如果腋下有毛,會被指沒美感,因此必須除毛,但連個剃毛刀都比男性的剃鬚刀貴。
吉列(Gillette)剃鬚刀品牌旗下的Venus女士刮毛刀系列,除了標榜適合女性使用,還配有自動香味乳液分配器。這款剃鬚刀的售價為15.85新元,相比之下,男士普通剃鬚刀的售價為14.05新元。
如果是一次性剃鬚刀,價格差異是三倍以上。
此外,其實很多女性個人護理用品都比男性的貴,比如洗髮水、體香劑,洗臉霜,甚至是面部潤膚霜等。
就連去乾洗店洗衣也是這樣,女性衣物的布料明明就比男性的少,乾洗費還是比較貴。
就以下這家乾洗店的價格,女性的半身裙要比男性襯衫貴1新元。
如果是連衣裙的話,那就比襯衫貴一半,對比男性的西服也要貴3新元。
連衣褲的差價就更離譜,比西服貴10新元。

(prestodrycleaners網站截圖)
除了這些,女人即使買個保險保障自己也比男性貴。
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10月1日推出的全國保險計劃終身護保(CareShield Life),旨在確保國人在嚴重殘障時可得到基本的財務保障,強制年滿30歲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加入。
男性每年的保費是206新元,而女性則是253新元。這些保費每年增加2%,直到67歲。這每年47新元的差價,還不包括37年的複利。
2018年,就因為男女支付的保費不同,本地不少女網民發起網絡請願書,要求當局調整男女的保費以確保公平待遇。
當局給出的解釋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因此更可能重度殘障,而重度殘障的時間也更長。所以,女性得「預付」比男性多活那幾年的照顧成本,據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女性比男性長命4.5年。
一些女性甚至質問:女性生活得更好、壽命更長,原本是好事,卻因此被『懲罰』付更高的保費,只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照顧我們的成本會更高。
「看人下菜」的粉紅稅
到了這裡,紅螞蟻不由得佩服自己還能克制一肚子的怨氣。
女性多花的這些錢有人稱為「粉紅稅」(pink tax),因為粉紅色往往被視為女性的專屬色彩,尤其是少女。
它指的是某些產品和服務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但針對不同性別消費者的價格不同。 一般來說,購買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女性,支出更高。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視產品的類別,女性在購買與男性功能上相似的產品時,得付高出7%至35%的價格。
「粉紅稅」一詞於2014年在法國和美國流行開來。
「粉紅稅」不僅在本地較為常見,也是一個全球趨勢。女權主義者甚至認為,這是現實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之一。
在美國,衛生巾和衛生棉條等女性衛生用品,因被視為非必需品而被徵稅。目前,美國有21個州對衛生產品徵收銷售稅。
在澳大利亞,女性避孕用品比男性的貴50%,女性一年得花304澳元(274新元)在口服避孕藥上,而男性一年花在保險套費用僅為197澳元。
女性支付了更高的價格,但買到的東西未必更好?

女顧客在昇松超市購物。(聯合早報)
碰到附帶」粉紅稅」的產品時,有些商家似乎直接將男性或中性產品換個粉紅色後,就抬高價格。有些製造商則會強調產品含有某種關鍵成分,使它特別適合女性。
譬如班納杜痛經錠,製造商聲稱它含有25毫克的特殊成分Pamabrom,這是一種利尿劑,可以緩解月經前的症狀,如腹脹和腫脹。
其實,班納杜痛經錠的成分和含量,與普通用於發燒和身體疼痛的班納度大致相同。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博士(Walter Theseira)向媒體解釋說,多數經濟學家會說,男女差價是因為供需的問題。但他認為「粉紅稅」 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是在利用需求來提高價格。
「這不是因為迎合女性產品的製造成本不同或更高。簡而言之,女性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公司就利用了這一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行銷系副教授洪瑞雲也曾指出,就算產品功能相似,價格也會因市場供需而不同。
她以剃刀為例說,男性消費者每天都會剃鬍子,但女性很少天天用到,「商家從女性消費者身上獲得利潤因此相對較少,所以通常會制定不同的價格,確保收益。」
曾任職於消費品行業的行內人透露,在沒對每種產品進行真正研究的情況下,他相信女性用品更高的定價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營銷。當然裡頭有些成分的確是針對女性所需,但其含量往往跟價格上的差別不成正比。
簡單來說,就是刻意抬高女性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不過黎華德教授認為,終身護保的女性保費較高並不是「粉紅稅」。
有別於商業公司,終身護保的保費是由監管機構設定的,保費的差別因此顯然是基於供應和成本問題。
事實上,如果女性的預期壽命和相應的醫療費用較高,那麼為她們提供保險的成本就會更高。
女性應如何避免付「粉紅稅」?

烏節路上,拿著購物袋的女士們。(海峽時報) 既然不能阻止商家抬高女性向產品和服務價格,女性就要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
不要輕易被漂亮、可愛的包裝或「女性化」的產品所吸引
購買中性產品,譬如男的鬍鬚刀一樣可以達到剃毛的作用
仔細閱讀產品和服務的成分或附屬規則(fine print),然後與同功能產品做對比
更換品牌,支持反對粉紅稅和公平定價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