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日益增加的港口貨運量,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早於去年10月開始在大士港口陸續落實貨物新通關概念(New Clearance Concept on Cargo),其中包括「無中斷」通關措施。新通關概念的推出,使得貨物可在五分鐘內通關,可以更好地解決港口與日俱增的貨運量所帶來的挑戰,包括實施加快貨物通關過程的「無中斷」通關('On-the-Fly' Clearance)。拖車司機到大士港口載貨時,全程無須下車便可以在三至五分鐘內直接通關,一般上其他港口的貨物通關過程則需時14分鐘至20分鐘。新加坡當局也計劃在未來利用生物特徵讓陸路檢查站的貨物司機自行通關,從而提升貨運通關過程的效率。

新措施通關時間僅為一般程序的四分之一
目前,新加坡每年的總貨櫃吞吐量為5000萬個標準箱(TEUs),到了2040年大士港口(Tuas Port)正式投入運作時,該港口每年的貨櫃吞吐量預計將達6500萬個標準箱,比5000萬個標準箱高出30%。新實施的「無中斷」通關措施,比其他港口的貨物通關過程所需的14至20分鐘快了約四倍。

在「無中斷」通關下,貨車在大士港口載上貨櫃後,可直接駕駛到射線照相掃描系統(Radiographic Scanning Portal,簡稱RSP)為貨櫃進行掃描。與其他港口相比,大士港口的RSP更靠近碼頭,這讓貨櫃能更快抵達RSP進行掃描。貨車司機無需等候貨櫃的掃描結果,可以繼續向出口行駛,途中他們會通過移動數據終端機(Mobile Data Terminal)得到掃描結果。若掃描結果與入口准證(cargo clearance permit)都無異常,貨車便可直通出口,全程僅需約三至五分鐘。此外,新加坡大士港口的RSP也配有更先進的掃描儀器,除了左右兩側,系統也能從上方掃描貨櫃,從而提供給掃描圖像分析員更全面的畫面。
移民局擬采生物特徵驗證,讓貨車司機自行通關
新加坡移民局行動司副司長劉裕祥監察受訪時表示,隨著貨物處理量與日俱增,安全需求與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會增加,因此實施新的通關概念是解決這些需求增加的關鍵步驟。目前,這套系統目前僅在大士港口與樟宜航空貨運中心使用,新加坡移民局計劃在未來逐步擴展貨物新通關概念,將系統陸續推展到其他貨物檢查站。這包括利用生物特徵識別讓在陸路檢查站(land checkpoints)的貨物司機自行通關,以及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改善圖像分析員檢查貨物與包裹掃描畫面的過程。

為跟上新加坡與日俱增的港口貨運量,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自2021年10月起陸續落實貨物新通關概念。其中推行的「無中斷」通關措施,使得貨物拖車司機通關全程無需下車,便可在三至五分鐘內直接完成通關過程,這提高了貨物在新加坡大士港口通關的效率。未來,新加坡移民局也計劃將「無中斷」通關措施在本地的其他港口推廣使用,並利用生物特徵讓陸路檢查站的貨物司機自行通關,進而縮短貨運通關所花費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