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醫院位於新加坡女皇鎮,是一所綜合性醫院,擁有 326 張床位,目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NUHS下提供緊急和社區護理服務。醫院成立於1938年,當時是作為英國遠東司令部的主要軍事醫院。如今醫院任然保留著當初建設時的建築原貌,並於1998年被列為歷史遺址。

亞歷山大醫院舊照
亞歷山大醫院在新加坡建國後迎來了輝煌時期,醫院是當時東南亞最好的糖尿病治療中心,還於1975年成功完成東南亞第一起斷肢接駁手術。此外也設立了新加坡第一個自主透析護理中心,並於1994年開設了新加坡一個老年病護理中心。

但隨著時代變遷,新加坡原有的各所醫院開始進行重建翻新和體制改革,加上新增建醫院的出現,讓設施老舊且體系落後的亞歷山大醫院,經營每況愈下,成為公眾詬病的對象。因此醫院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並開啟了改革重組之路。

與其它的醫院不同,亞歷山大醫院的改革可謂一波三折,2000年,醫院交由國立健保集團NHG管理,計劃搬遷至新加坡西部,但隨後取消了計劃。2008年,新加坡政府以亞歷山大醫院為主體,成立了亞歷山大保健集團AHG,並再次計劃將醫院遷往新加坡北部,但數年之後又解散該集團,轉予盛港醫療SKH繼續管理運營,最終於2019年被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NUHS接管至今。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NUHS
雖然改革路滿布荊棘,但卻也陰差陽錯的讓亞歷山大醫院成為了21世紀後新建的黃廷方醫院(西部)、邱德拔醫院(北部)、盛港醫院的培育之地!這幾所新加坡先進的新型綜合醫院,將會在之後幾期的文章詳述。 改革之後的亞歷山大醫院,開始向豐田學習管理理念,引入TPS流程(0庫存流程管理),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在梳理醫院管理與服務理念的過程中,管理層也積極安排員工進行再教育,改變醫院對於優質服務的觀念,並進行精兵簡政的改組。這些策略讓亞歷山大醫院重新走上發展正軌,改善了內部流程及管理體系,重塑了社會大眾對醫院的看法。

目前醫院提供從緊急、次級到康復醫療無縫銜接的護理服務,減少患者的轉院需求。通過五個關鍵項目(預防保健、緊急護理、長期慢性護理、老年護理和姑息治療),由一名主治醫生領導的團隊為每位患者提供護理。亞歷山大醫院將這種健康和護理模式縮寫為OOOOOOH「一個病人,一張病床,一個護理團隊,一個主治醫生,一個社區,醫療保健重塑」(One patient, One bed, One care team, One principal doctor, One with the community, Healthcare redesign)。

亞歷山大醫院鳥瞰圖
亞歷山大醫院五大臨床目標: • 變得更好(預防保健)Be Better - Preventive Care • 獲得更好(急診治療)Get Better - Acute Care • 生活更好(慢性病護理)Live Better - Chronic Care • 樂齡更好(老齡化護理)Age Better - Elder Care • 應對更好(支持性和姑息治療)Cope Better - Supporting & Palliative C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