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獅城廚尊創辦人進駐香港開「大排檔」,一心助特需者就業自給自足,無奈開業不久後疫情暴發堂食被禁,雖然當地政府2年多來給支援,但他還得靠積蓄和借貸維持運作,憑著不放棄的信念堅持至今,現在防疫措施放寬後重見曙光。
創辦於2006年的廚尊(Dignity Kitchen),是新國第一所為弱勢群體開設的小販訓練學校,數度搬遷後,目前位於文慶路第69號的「紅屋」。廚尊也有對外開放的食閣,學有所成的部分學員受聘。
《新明日報》報導,創辦人許承俊(64歲)受訪時說,約3年多前在香港市區重建局的邀請下,將這個能為特需者製造就業機會的模式引進當地。2019年12月,坐落在旺角中心的香港廚尊開業了,無奈不久後即暴發冠病疫情。

午餐時段的新加坡廚尊。(廚尊提供)
「我們一開始受到不少當地媒體關注,香港人對我們的反應也相當熱烈,但疫情一發生,所有活動和計劃都得取消,食客也不能上門了。」
疫情帶來的衝擊非同小可,廚尊雖獲當地政府支援,但要維持下去仍不易。許承俊絞盡腦汁動用資源,甚至還得借貸巨款。
「我不是沒有想過放棄,但一想到這裡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就決定一定要堅持下去。人家不能來,我們每天還是會準備飯盒,派發給露宿者、長者及低收入家庭……最大經濟來源是做外賣。
「那時很多療養院和醫院都很需要人送餐,我們既解決了這方面的需要,也能繼續讓我們的學員和職員發揮所長,在工作中重拾尊嚴。幸好,如今漫長的噩夢已經過去。」

香港廚尊坐落於繁忙的旺角市區。(廚尊提供)
提供就業機會
香港廚尊目前已訓練了上百名特需者,提供所有學員就業機會,有六成在一年後仍在就業,包括殘障、患精神疾病、弱勢婦女等。目前有60人受聘於香港廚尊。
許承俊說:「我們在這裡售賣的是新加坡美食,如叻沙、雞飯、椰漿飯等。香港美食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競爭力。」
他憶述疫情期間開辦香港廚尊的艱難日子:當時疫情嚴峻,必須頻繁往返新港的他在兩邊接受隔離的次數不下8次,最長的有21天。
「香港廚尊那時才剛開始,很多東西還需要我親自處理。新加坡也有需要我的時候。雖然很麻煩,但沒辦法。還好現在香港的團隊成熟了,我大概一個月只需過去一次,而且現在往返也方便很多。」
人生分三階段
把人生分三階段,原是工程師的許承俊步入50歲後回饋社會,抵押房產辦培訓中心,致力於社企事業。
許承俊原是工程師,擁有碩士學歷,並在英國任高職多年,因牢記母親的話,回國後勵志回饋社會。
「我一直記住媽媽從小說的一句話:人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20年用來學習,第二個20年用來賺取,第三個20年要用來給予。因此我1994年回國後,就想做些什麼來幫助社會。」
他發現新加坡其實並不是沒有窮人、沒有傷殘、沒有精神病患,只是這群沉默群體都在社會看不見的角落。為了給予他們能自立、重獲生命尊嚴的機會,他創辦了廚尊,讓他們能發揮所長,尋找自身價值。
「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現在很不一樣,很少有公眾會接受這些人,更別說是會聘請他們的僱主,也不像現在有那麼多支持這類項目的社會和政府資源。」
幫助更多人
新港兩地共訓練了上千特需者,許承俊說,下來兩年會將成功模式帶到台灣和英國,幫助更多人。
除了廚尊外,該社企也經營「尊嚴書店」(Dignity Mama),讓特殊子女和作為看護者的母親一起工作,並且有殘疾送餐服務等為特需者提供就業機會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