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日訊)19歲青年實習後深感父母賺錢不易,決定每逢周末到巴剎幫父母賣魚,畢業後更成為全職攤販。
黃子揚今年2月從理工學院畢業後,走上了與絕大多數畢業生不同的人生道路,在裕廊西第505座巴剎賣魚。
他受訪時表示,外婆在1990年開始在該攤位賣魚,他已經是第三代掌門人,除了周一巴剎關閉外,每天都和外婆與父母一起在攤位賣海鮮。
他透露,讀中三時曾在過年期間來幫忙,但嫌太累,僅堅持幾周便放棄。

黃子揚畢業後,成為全職攤販賣魚。(受訪者提供)
去年3月參加企業實習後,家住西部的他必須每天搭車到新加坡博覽中心上班,這讓他了解到賺錢的不易,也更能體會父母的辛苦。
「爸媽每天凌晨3點就得去漁場進貨,5點到巴剎賣魚,所以我決定利用休息日幫他們一把。」
由於有基礎,他很快上手,周末早上6點到巴剎後,負責收錢和包魚。但他不會介紹怎麼煮,還曾將金目鱸介紹成午魚,多收了對方3倍的價錢。
隨著家人的幫忙和經驗累計,他熟能生巧,也表示在巴剎待久了,連華語也變得流利了。
為了兼顧工作和賣魚,他完全沒有休息日,只能在周末收檔後回家補眠,但看到媽媽欣慰的目光,認為一切都值得,因此今年畢業後,做起了全職攤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