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新加坡步步走在世界最前列

2020年02月17日   •   9918次閱讀

作者:童大煥/獨立學者,中國城市化與房地產研究專家,1968年生於福建長汀,199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科技系,工學學士。當今中國國內最活躍的時評人之一。本文為作者為新加坡眼撰寫的專稿。

最近,一些國內網友解讀新加坡面對新冠肺炎採取的策略,用了諸如「聽天由命」、「無所謂」了、「佛性接受病毒傳播」、「新加坡要變成第二個武漢」等聳人聽聞的標題,使這個問題很快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甚至據說還有人指責新加坡政府「草菅人命」、「無能」、「佛系」、「不作為」等。

看到一些相關文章後,我曾發表題為「新加坡不會成為第二個武漢」的文章,之所以做出這個判斷,基於我對新加坡防疫預案的研究及目前措施效果。

面對不明病毒這樣一種神出鬼沒的人類共同敵人,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敢草率輕敵,而我們唯一需要考慮的,是什麼樣的戰略戰術才是最有效的!

事實上,面對新冠病毒,在信息透明和行動果斷方面,新加坡自始至終走在世界前列:

2019年12月,武漢發現疫情,12月底上報,12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派出專家組赴武漢;

2020年1月3日,武漢飛往新加坡的旅客抵達樟宜機場時需接受體溫檢測;

1月23日,新加坡出現第一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患是一名從廣州飛到新加坡的武漢遊客。同日,武漢宣布封城。

1月27日,新加坡的確診病例達到7例,全部都是來自武漢的遊客。新加坡政府隨即將疫情預警級別定為第三級的黃色,並宣布限制持湖北省簽發中國護照的遊客入境,同時要求在1月14日之後從中國返回的居民(不分國籍)自行居家隔離14天,而從湖北省回來的居民則需遵守強制隔離令,接受定時抽查。

1月31日,感染病例增加到17例,所有確診病例仍都是武漢遊客,新加坡政府宣布禁止所有非新加坡居民的中國護照持有者以及過去14天到過中國的其他國家人士入境或轉機。這種措施基本等同於國內城市的封城措施。這就從源頭上大大減少了輸入性病例。

新加坡式的「封城」措施,比美國早: 美國是宣布東部標準時間2月2日星期日下午5時開始,除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親屬以外,在過去14天內曾前往中國旅行的外國公民將被拒絕入境。

2月7日,在新加坡島內出現三起源頭不明的病毒病例後,新加坡衛生部隨即將將警戒級別調高到次高級別橙色。

也就是說,從1月3日開始,新加坡就採取有針對性的行動了,隨著情況變化,策略也在變化,而且每一步都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相互連接的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而現實中,這三個環節不可能被百分之百地很快切斷,但及早控制傳染源,就是重中之重。

新加坡始終盯住的就是這個關鍵點。否則,一旦傳播過了某個臨界點,集中再多的資源都將不敷使用。 新加坡政府長久以來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技術專家治國政體(technocracy)的典範。其特點是在決策中將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考慮因素最小化,強調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的主導地位。

英國《經濟學人》2011年月的一篇《技術官僚:像機器一樣思考》文章認為,技術專家治國政體是最適合應對災難管理的體制,並認為新加坡是技術專家治國最成功的案例。在專家治國模式下,社會就像一架精密的機器,每一種應對都是絲絲入扣嚴絲合縫的。

新加坡的防疫預案簡稱DORSCON,從低到高分綠黃橙紅四級。

這個預案很詳細地對相關情況下的防禦措施、政府跨部門協調、出入境控制、公眾交流、應急物資採購等方面的應對措施做了說明。內容涉及組織早期治療、採取降低病毒傳播和減低對衛生系統衝擊的措施,並對如何保護醫療人員、確保基本社會服務,以及商業的延續性做出了相應的規定。預案對疫情出現時的隔離、治療、接觸隔離、探訪、甚至屍體處置也做出了指導性安排。

所以,防疫預案就像電源開關,開關一開,相應措施就迅速啟動,比如:即使仍然舉辦元宵節萬人宴,但也已經根據橙色警戒級別的要求將規模減半。與此同時,學校取消了所有課外活動和升旗儀式,要求所有學校和工作場所每天測量四次體溫來控制疫情,公立機構和私營公司則立刻將各個部門人員組合成互相不接觸的AB兩組人員輪流辦公,以保證一組人員因感染病毒接受治療和全體隔離時,另一組人員依然能保證所在機構的運轉。

這種不動聲色有條不紊的平穩、有效運行機制,才是保障一個社會臨危不亂的高能級系統構建。 相反,平時麻痹大意,遇難時臨時抱佛腳,慌不擇路,則,再多的人力物力資源都無濟於事,因為健全的運行機制不在,關鍵時刻資源堆積與擠兌必互相磨損和卡殼。

從李光耀時代就開始奉行的技術專家治國理念,給新加坡帶來長期繁榮和穩定,社會各個層面的協調性能力很強。新加坡這麼年輕的國家,給世界的啟示和治理貢獻,值得好好思考和總結。

我希望這次疫情過後,人們能夠換一種語境來重新思考國家和社會治理,拋棄落後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不用簡單的、邊界模糊的「民主」或「非民主」等標籤,而應該用「專業」和「業餘」,或者「簡單冒進」與「複雜穩健」為標準,讓科學與理性戰勝迷信與愚昧。

到2月13日,570萬人口的新加坡累計58例確診,15人治癒,還有7人在ICU。當前確診感染率為58/(570萬)=十萬分之1.018。 中國國內疫情更新至 2020.02.13 24:00,全國確診63851例,其中湖北51986例。

2020年2月13日,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公號報道:中央指導組副組長陳一新表示:要清醒認識武漢疫情的不確定性。與輸入地相比,武漢感染者底數還沒有完全摸清,蔓延擴散的規模也沒有較為精準的估計預測。據有關方面推算,武漢潛在被感染的基數可能還比較大。

據此,我們認為6000萬人的湖北數字不準確,湖北以外的數字比較準確,那麼,13.3億人,確診了11865人,確診感染率為十萬分之0.892。

而不完全統計下,湖北確診率為51986/(6000萬)=十萬分之86.6; 同樣不完全統計下,武漢確診率為35991/(900萬)=十萬分之399.9。

兩相比較,商務繁忙的新加坡,感染率並不比九州閉戶的中國國內高多少!如果你相信武漢最終都可控,如何就不相信新加坡可控呢? 相反,全中國付出的代價,武漢付出的代價,和新加坡付出的代價,不是一目了然嗎?

對於知之甚少的流行病毒疫情,人們往往習慣於持兩種極端的態度:

一種是盲目樂觀,迷信人海戰術,以為只要傾國傾城之力,一眨眼就能把疫苗和特效藥研製好,國家厲害,一揮手就能眾志成城,戰勝疫情;

另一種是太過悲觀,相信「天命(譴)」或「陰謀論」,以為一切都是「自作孽,不可活」,只能聽天由命,接受上帝和自然的懲罰。

最理性的態度是中庸。治未病,關口前移,信息公開,上下一心,同舟共濟,科學、理性、從容應對。

一個好社會,後方的人、思考者、制度設計者,應該全方位致力於如何實現第一時間減少事態惡化,以期減少無謂的犧牲,減少有限資源和人無端消耗到前方去衝鋒陷陣;而不是不注重事前防範,總是在事後,在後方鼓勵、鼓舞、感恩於有多少人和資源去前方衝鋒陷陣!

老子《道德經》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真正的千古名言啊!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以上觀點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9234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
震驚!這個沒有資源的"小紅點"憑什麼成功?副總理王瑞傑首次公開6大治國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