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民眾之間必須保持信任,否則即便出台正確的措施,落實起來也會面對困難。
《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晚通過視訊作客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節目,談及新加坡抗疫措施目前為止取得的成效時指出這點。
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提到,一些人指新加坡是家長式體制,新加坡政府比其他政府擁有更多權力,因此能對冠病的防禦採取眾多控制,李顯龍對此有何回應。
李顯龍回答說,新加坡政府沒有使用額外的權力。防禦冠病的關鍵是人民必須了解國家的處境,也必須支持政府、與政府合作,並對政府有信心。
他解釋,政府也投入很多精力,向人民解釋事態進展,讓人民知道政府有話直說。

「我們是透明的,如果有壞消息,我們會告訴你。如果有必須做的事項,我們也告訴你。這份信任必須維持,因為如果人民不信任你,就算是有正確的措施,要實施起來也會很困難。」
新加坡從一開始就嚴肅看待冠病疫情,除了查找病例,也追蹤與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李顯龍說,政府也努力向人民解釋國家面對的困難,須採取的措施,同時尋求國人合作——注意安全距離、注意個人衛生、生病時留在家裡而不是參加社交活動等。
「經過我們一起的努力,我們抑制住病例數目,但我們並沒有已經取得勝利的幻想。我們只是投身應對,接下來的戰鬥還很漫長。」
冠病疫情也對新加坡造成經濟衝擊。李顯龍說,個別領域,如航空業和旅遊業受到重創,這方面的影響不會迅速緩解。
由於其他國家的封鎖政策,供應鏈也受阻斷,這進而影響新加坡的生產和出口表現,並影響整個國家經濟。
至於自僱人士和零工經濟人員,包括靠消閒娛樂或正常社交活動維生的,他們的飯碗也瞬間蒸發。李顯龍說:「直到人們相信疫情已受到控制,可以恢復正常社交活動、旅遊和人際交流,我不認為這些工作會恢復。這還需要一些時日。」
在緩解疫情的方針上,扎卡里亞問李顯龍,新加坡是否除了走上群體免疫的道路,就只能等待疫苗或療法出現。
群體免疫,即指讓大部分人口受感染,當足夠多的人對致病病原體產生免疫後,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也因此受到保護,不被傳染。
李顯龍指出,尋求群體免疫將會是「非常痛苦」的做法。「這麼做意味病例將激增,並且會暴發不受控的疫情,就如義大利北部和中國一些城市那樣。反之,就必須抑制病例增長曲線,但這會耗時很久。」
兩者之外的出路,是研發出療法或有效的疫苗。李顯龍說:「我們離這步還有些距離,不過許多聰明的人正非常努力研發。我只能希望並祈禱他們儘快取得進展。」
來源: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330-1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