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剛拿下Uber東南亞業務的Grab,最近被爆出與印尼版「Uber」打車軟體Gojek的合併交易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可能很快將合併。
雖然兩家公司對此都不願透露任何信息,有知情人士稱,一旦合併,Grab的創始人Anthony Tan將會出任CEO,而合併後的公司將以Gojek的品牌繼續在印尼運營。

圖源:海峽時報
東南亞的這兩大網約車獨角獸公司可以說是死對頭了。
不過本土作戰的Grab在新加坡市場似乎略勝一籌,像一條貪食蛇一樣,陸續兼并自己的對手。

圖源:Mothership
Grab收購Uber被罰1300萬
2018年3月,悶聲不響干大事的Grab突然宣布收購Uber在東南亞的共享打車和送餐業務。
在當年,這是東南亞前所未有的一單合併交易。
而原本只是剛剛起步的GrabFood也因為汲取了UberEats的業務而瞬間壯大。

圖源:the online citizen
不過,這單交易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新加坡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CCCS)表示,Grab在與Uber達成收購協議前並未知會CCCS。

收購Uber後,Grab在新加坡網約車市場占有80%的份額,可謂是一家獨大,極大的削弱了網約車業務的市場競爭。
同時,CCCS也接到很多消費者和網約車司機的投訴。
指Uber退出新加坡市場後,Grab的車資漲價達到10%-15%,抽取的佣金也進一步上漲。

最終,在合併交易半年後,CCCS開出罰單。
Grab和Uber因違反《競爭法》分別被罰款642萬和658萬新元,總計1300萬新元。

Grab和Gojek背後何許人也
要說Grab和Gojek這兩家公司,背後的關係也非常微妙。
表面上,這是兩家東南亞本土崛起的獨角獸公司。

Grab在2012年成立於馬來西亞,短短三年內就一躍成為東南亞最大私招車公司。
Grab目前的業務覆蓋8個國家,估值超過140億美元(187.5億新幣)。

圖源:海峽時報
而2010年成立於印尼的Gojek則從一個呼叫中心發展至現在提供20多項服務的超級App。
Gojek將交通、支付、運輸、購物、美食、生活等日常所需整合到一起,恐怕馬爸爸的支付寶見到它都要禮讓三分。

Gojek應用介面 不過,這兩家公司背後的金主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
大家都知道Grab背後的最大投資者是軟銀集團,而軟銀集團和阿里巴巴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圖源:Fortune
馬爸爸很早就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
除了投資Lazada,今年9月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擬在Grab投資30億美元。

圖源: CNN
而阿里的老對頭騰訊也沒有坐以待斃。
2018年,騰訊、谷歌、京東就聯手向Gojek投資12億美元。
這一操作,顯然是在與阿里叫板。

圖源:EJ Insight
兩家合併網約車又要漲價?
騰訊和阿里支持的兩家公司真的有可能會合併嗎?
商場如戰場,背後都是資本的角逐,非我等凡人所能理解。
而我等凡人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如果他們真的合併,打車是不是又要漲價?

還記得當年Grab和Uber競爭時,兩家公司為了搶占市場,拼得那叫一個兇猛。
時不時就放出的5塊10塊打車券,讓每天只能坐地鐵上下班的椰子也小小享受了一下車接車送的待遇。

圖源:Shopee
兩家合併之後,不但打車券沒了,就連打車價格也水漲船高,真可謂是沒有競爭就沒有優惠啊!
不過,經歷了收購Uber被罰款一事,相信此次即使要收購Gojek,Grab也會小心翼翼。

圖源:mustsharenews
通過監管的批准和保證市場的良性競爭應該會成為併購的前提。
Grab和Gojek是否真的會合併,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啦!

